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获取下载资源

扫码后回复“获取资料”获取对应资料

企业上个招聘管理系统到底有何用

2017-04-05

一、招聘系统能解决简历少、渠道少的问题吗?


1、运营一年后简历量超过了200万份

以前做对外渠道扩展,整个资源库很难实现积累、流转和连接。但上了平台后,这些都可以被整合运营。好未来上招聘管理系统才一年,还在打基础阶段,但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益。目前入库简历量已经超过了200万份,而且还在快速地增加,事业部在内部已实现了小范围的人才共享。


2、能解决60%-70%的人才来源

现在好未来只认线上的猎头推荐,线上入库更加便捷且更有目的性;通过线上也可以看到简历库中以前猎头推荐的资源,之前猎头推荐的简历是高端资源,这种比例在10%~15%。这是在运营一年以后的效果,理想状态下,如果招聘平台运营两到三年,差不多能解决60%~70%的人才来源。


3、自建渠道崛起,不再只依赖第三方网站

简历从平台入库方面,会替代掉大型招聘网站,如果再加上内部公开、透明的共享机制,那么平台得到的简历就会成为第一大来源,此时的资源效应会更加明显。校招就更是这样了,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校招只认企业网申,平台也就成了校招绝对资源的入口。


二、好未来招聘管理系统运转一年后的效果

1.png

1、线上化更高效

从集团角度来看,整个招聘工作发生了变革,目前不仅全面实现了系统化和线上化,还实现了对外宣传的平台化。集团目前在整个职位的发布和候选人的操作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好未来的事业部很庞大,再加上它的招聘又分了不同的类别,是比较复杂的。但是系统已经在大部分事业部中使用,事业部线上化也做得非常好。


2、流程更加规范

平台化方面,也规范了很多招聘流程,在社招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流程规范化,招聘的评价体系,与部门互动、协同等都是通过平台来完成的。协同量一年差不多上万次。


3、简历大量留存

作业效率方面,用数据来说,从我刚进去时的二三十万份历史简历,到目前库中已有超过200万份的简历,现在每天入库的简历量有几千份。使用部门的职位基本上会全部在系统上发布。


4、统一的入口和后台

校招方面,至少在集团方面实现了全部线上。在品牌上有了统一对外的出口,特别是在校招中,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申方式来做宣传的。此时建立招聘管理系统,因为大后台统一,能在前台实现统一化入口。从雇主品牌方面来说,它是对外的统一化入口,而且随着招聘进程不断推广、宣传入口,这个入口会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它就变成一个重要的入口来源了。


三、推动招聘系统时,遇到哪些挑战?如何解决?


1、不是强流程,无法强制使用

招聘系统跟HR其他的后端系统不太一样,它并不是一个强流程系统。所谓的不是强流程,是指它里面并不带强制的,类似请假审批、薪资等内容。就像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招聘管理系统一定要有良好的体验,让大家觉得它真的能帮助我,真的有用,我才会真正把它推广起来,这对企业系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如何解决呢?

1)寻找线下事务性负担最重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到他真正能替代线下工作的突破点。

2)把某几项事务性操作完全去掉,而不是部分去掉:把线下工作某几项完全去掉,不是去掉一部分,只去掉一部分会觉得很难受。

3)树立典型的成功实例,逐步推广开:找到典型的实例,给大家找到成功实践的价值。

4)培养内部接口人,改革过程要陪伴:坚持,效益不是一天产生的,在坚持的过程中服务等都要跟上,陪伴大家在坚持的过程中产生价值。

5)厂商和企业要协同提供服务:最好的服务体系是厂商和业务部门、招聘部门,都有相应的服务接口。厂商主要负责前期密集性的服务等,包括平时和系统产品相关的一些服务。内部和厂商的配合,有问题能找到人。不是事事能解决,但是至少有一个途径能不断优化,在使用过程中,其持续性也会比较好。


2、没有长期运营和服务,很难维系


就像刚才谈到的运营方面,并不是上了招聘管理系统就完事儿的,实际上在招聘团队内部,甚至整个公司内部、HR内部都需要长期的运营和服务,没有这样的支撑,招聘系统也很难有活力存在下去。

那么如何解决呢?


1)设计入库时各端平台的搭配方案

既然要平台化,内推机制首先要统一,并做好设计。要提前到各个事业部进行调研,把他们的状况、之后会采取的机制等都要弄清楚,关于机制,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积分制和奖励制。奖励制又涉及到如果各个事业部差异太大,会不会看起来很奇怪。

什么样的人大概在什么样的范围,可能给大家一些建议,这个不能强求,但可以给一个建议。在积分的方面基本上由集团去承担,还可以提供这样的资源。接下来制定规则,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做活动时,除了集团外,也可以把事业部带上,包括校招中的内推等,几次下来后就会产生资源效应。


2)设计人才库共享的规则

举例来说,像比较公开透明的互联网公司,你会看到其他事业部的简历状况。当其他事业部不招人时,可以放开简历库。所以制定这个技术流转时,我们就要考虑它各阶段的流转天数要怎样制定,怎样触发,转到公开的人才库后,大家如何通过一些标签能便捷地获取到等。


3)专人专职,更多需要OP团队承担

OP团队要承担得多一些,运营集中在OP,但是更多的还是全团队的共同承担,特别是招聘管理层要有体系化意识。


4)厂商将最佳实践或是适合的模板推荐给客户

当然此时也希望厂商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厂商毕竟接触过许多用户,可能在某些方面经验丰富一些,可以把其他类似用户的最佳实践或现成的模板推荐给客户,帮助他们形成相应的落地的方案。

·专项方案的制定和推广落地

方案制定下来后,真正在系统上实现还是需要厂商的配合和帮助的。


3、只关注功能,而体系意义不大

招聘系统能够为招聘体系的打造带来一定价值,而不只是功能层面的好用。但是如何让平台帮助建设招聘体系,这个从概念到落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要有方案设计、落地和后期监控等过程。

那么如何解决呢?


1)好未来集团校招解决方案

好未来集团校招现在基本上实现了线上化,从简历入库到运营端,基本上都靠平台来支撑。运营端不管是对外宣传,校园大使,还是学校的BBS等线上宣传入口,都有一些外推机制,全部在平台上实现。

然后是打造校招串型流程,校招的串型流程从简历初筛到笔试、初试、复试,再到终面结束,整个流程实现了线上流转和与学生的批量互动,不管发通知还是面试安排都是在线上进行。

在评价体系方面用到了在线笔试,也是跟招聘平台结合。在面试方面设计统一的面试评价标准,类似于面评表。当学生的面试得到评价后,批量面试时都是在快速地转面评表,这个是与面试官协同流程一起设计的。

整个流程实现了校招全流程体系化建设的打造,同时平台也帮助校招做相应的实时数据分析和校招管理方案。在进行整个流程梳理时,要有一个倒退的策略,就是以终为始,比如要招多少人、发多少offer,如果发10个offer,要有多少面试量才能达到……以此类推。这个以终为始,能否达到目前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包括对目标学生、目标院校实时的分析等,这些对校招整个流程的把控,包括决策、调整都至关重要。


2)好未来某事业部师选校招解决方案

师选比较特别,因为师资选聘的流程较长,中间要经过数轮面试、培训等;另外师选分布在线下,有很多双选会、宣讲会;而且好未来的分校较多,那么师选要怎么配合呢?

由于各分校较为分散,从线上讲,现在整个配合效率大大提高了;从入库角度讲,事业部设计了一套移动端,移动端现场入库的方案是让简历大部分都从移动端入库,再让学生快速完善。在总部和分部配合的流程上,总部走前面一两步的流程,然后在线上实现学生的分流,根据学生的志愿或其前期的初试状态,来实现学生的分学科分流,再由分校去执行后面比较长的流程。这个流程图很复杂,但是分校执行时有一个好处:总部能够看到各分校的状态。这样也实现了我在试选体系建设上的优化和打造。


4、和其他系统没有打通,价值不能最大发挥

招聘是整个HR体系的最前端,要真正发挥到像数据分析、决策支持这样的效应,还要跟其他系统联动起来,这需要长期的建设布局,这就相当于整个HER的规划建设。


那么如何解决呢?

如果从完整来讲,招聘系统是从职位发布开始的,但是在职位之前往往会有相应的预算、需求的控制。

1)和招聘需求端打通,能分析完成率、周期

有些公司要求发职位时必须对应某一需求,这是强管控的。如果你是弱管控企业,那么招聘需求可以跟其后的招聘状态、完成率,包括招聘周期等一切数据分析方式结合起来。这是在需求时期。

2)和OA打通,应聘者体验更流程

很多大集团会打通与OA的连接,就像把offer和入职环节打通,这个在流程上是有可能的。包括录用审批和OA直接打通,相应的offer发放和入职可以从招聘系统中发起。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获取招聘人员的基础数据;整个流程串接得会更加完整;候选人体验会更好,比如与OA系统打通后,在招聘系统可以触发offer发放、入职申请表的完善等,这样还是很专业、线上化的。

3)和后端人才体系打通,实现完整的数据分析

跟后面的系统串接,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链条更长。包括入职之后的适用期,还有后期的绩效等。招聘控制好前面的人才选拔,但是也能看到选拔进来的人才到了公司后怎么样,公司后面组织的人才体系是怎样的等。当招聘系统与后端人才体系打通后,可以促进整个平台的人才管理数据分析。


四、招聘系统的个性化和标准化


1)个性化之前的思考

有一些重点可以个性化,但是个性化之前需要有前提:不要影响产品主线主功能

任何一个平台的产生都不仅仅是技术面、产品面的事情,也有对业务的总结、各种成功实践的集成,跟着产品是提升业务或学习别人业务模型的过程。产品的主功能一旦被影响,对未来的升级、变更都是不利的,所以主功能方面一定要跟产品一致。

·整个公司是统一的

·个性化的长远性

2)可以个性化的地方

个性化一般体现在几个点上:

a)品牌前端的门户可以定制化;

b)数据分析,由于每个公司都不一样,所以有些招聘报表需要个性化;

c)在一些机制上

比如共享机制产生的自动流转,这不是平台必须要支持的。所以在制定规则时,每个公司都有它的不同,此时可以做一些产品外挂,类似于触发器。但是它并不影响产品主功能,可以通过PaaS平台来实现。


五、厂商和企业HR如何分工与配合?

厂商当然要多理解HR部门,其实并不是所有公司的HR部门都能抽出专人来做平台的;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有相应的组织,比如有些公司有HRS或IT规划,帮助内部HR做平台建设。

理想状态下的配合,是三角互相支撑,OP来协调业务,HRIS或EHR和厂商配合做平台化的策略,然后厂商进行系统实施和服务。

·OP——协调业务:OP或接口团队负责比较纯业务的方案和需求。

·厂商——系统实施和服务:厂商偏向于系统产品实施产品服务。

·HRIS/EHR——平台化落地配合:HRIS组或是EHR组跟厂商对接产品面业务的落地。

如果没有HRIS/EHR,就变成OP和厂商两个角色。此时OP团队负责业务和内部服务,包括整理业务需求,需求变更记录,内部业务的总结等。然后厂商就要承担起产品落地方案,这些方案要与业务方案配合。

如果连OP团队也没有,那么至少要有一个对接人。对接人需要做基础的内部服务和沟通,招聘经理也要承担起策略方案的定义,然后和厂商配合,包括服务方面和方案方面的配合。


六、HR自身发展要注意哪些呢?

企业人才管理不断信息化是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HR自身发展要注意哪些呢?

要产品化思维、大数据化思维,还需要和业务部门更多的沟通,我们要复合更多不同领域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厉害。


1)数据化思维

现在数据化思维这些词比较流行,但是并不是上了平台就产品化了,有报表就是数据化了,而应该在工作中带有一些数据思维。举例来说,做服务时能否通过数据把服务体系做的更规范呢?能否跨过静态的数据分析出背后的问题、趋势和方向呢?学习一下产品设计的深层内容,建议看一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的书籍,来扩展一下自己的思维。你的数据思维也能促使你使用平台时,有一些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包括不断地探究这些。


2)产品化思维

举例来说,设计产品往往要回答一些问题。HR也是一样,设计方案时要问为什么重视用户体验,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有什么特质,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给新兴业务组建团队,关系人是谁,他们的诉求是什么,组建团队有什么功能,什么时间完成工作等。这些跟产品思路、项目管理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3)站在业务角度去沟通

我原来对HR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现在业务都在细分,变化非常大,HR需要更多贴近业务、了解业务,不光是了解组织结构,还要切实理解业务在干什么,比如产品生命周期、项目周期、团队组成等。与业务沟通时不要只站在HR的角度,要多站在业务角度,与业务部门进行更多的互动、沟通和协助,在角度上进行互补。不要局限住自己,要接触更广的面和角度。


七、Q&A

Q1:我们公司已经在用招聘管理系统了,发现系统在流程上的设置是很精密的,但是和线上经常有所不同,我们原来构想是把所有的线下流程都搬到线上。但现在发现搬到线上好像并不是那么方便,你怎么看?

A:这个在其他流程上遇到的不多,但在面试上确实会遇到。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HR还没安排,业务部门自己就面完了。这种情况首先在大环节的设置上基本上要一致,社招最多三面:初试、复试、终试。

还要抓关键结果,关键结果有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面试后HR要有凭据,要知道面试结果和记录;二是要做一定的面试分析;三是HR也可以代评,在关键点上做一些补充,特别是在老板很难到线上的情况下。


Q2:我是招聘经理,我们公司的系统由我来和服务厂商进行对接,但我平时工作很忙。这就造成了和厂商对接不是特别顺畅,有时还有些遗漏,到最后整个系统建设有些偏差,欣姐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A:我特别不建议招聘经理全部来对接厂商,因为系统在实施、配置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和琐碎的地方,不可能完全由招聘经理一个人来对接。平时可以安排一个招聘专员或者其他小伙伴来协助你,你俩分个工,你出一个大的解决方案,后面的细节服务由小伙伴来完成。刚上的平台,如果运营好的话,也会减少招聘工作人力上的成本,所以分出来哪怕半个人来做这样的工作,对整个团队来讲也是值得的。

完善信息后,自动下载报告

公司规模
  •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 200以下
  • 200-499人
  • 500-999人
  • 1000-1999人
  • 2000-4999人
  • 5000-9999人
  • 10000人以上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 请选择
  • 人才盘点
  • 人才测评
  • 招聘管理
  • 绩效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在线学习平台
  • 已是合作客户/已有销售对接
  • 没有需求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提交成功

请检查输入信息是否正确

为您推荐

产品中心

资源中心

下载完成!

添加企业微信

为您提供1对1的咨询

北森官网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以下简称“本协议”)

欢迎使用北森官网及服务!

为使用北森官网(以下简称“本官网”)及服务,请用户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限制、免责条款可能以加粗形式提示注意。

除非用户已阅读并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用户无权下载或使用本官网相关服务。用户的下载、使用、登录等行为即视为已阅读并同意上述的约束。

1.本协议的范围

1.1 本协议适用主体范围: 本协议是您作为用户,与北京北森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森”或“本公司”)之间关于下载、使用本官网,以及使用北森相关服务所订立的协议。

1.2 协议关系及冲突条款 本协议被视为《服务协议》的补充协议,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构成统一整体。本协议与上述内容存在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本协议内容同时包括北森可能不断发布的关于本服务的相关协议、业务规则等内容。上述内容一经正式发布,即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户同样应当遵守。

2. 关于本服务

2.1 本服务的内容 本服务内容是指北森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本官网信息使用权,同时为用户提供本官网内容的阅读、下载和在线咨询服务。用户通过官网任意入口,即可全面访问本网站的文章、视频、电子书以及直播课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业务。(以下简称“本服务”)(以下简称“本服务”

2.2 本服务的形式

2.2.1 用户使用本官网需要登陆、注册、填写其他表单,就本官网,北森给予用户一项不可转让及非排他性的许可。用户仅可为访问或使用本官网的目的而使用这些内容及服务。

2.2.2 本服务中软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端和PC端等多个应用版本,用户应选择与所使用环境相相匹配的网站版本。

2.3 本服务的范围

2.3.1 本条及本协议其他条款未明示授权的其他一切权利仍由北森保留,用户在行使这些权利时须另外取得北森的书面许可。北森如果未行使前述任何权利,并不构成对该权利的放弃。

2.3.2 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官网,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本公司可以从服务器上地删除您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本公司没有义务向用户返还任何数据。

3. 资料的获取

3.1 用户可以直接从北森的网站上获取资料。

3.2 如果用户从未经北森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本官网或与本官网名称相同的资料,北森无法保证该资料内容正确,并对因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予负责。

4. 资料的下载

4.1 北森可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用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载或阅读合适的资料。

4.2 下载资料后,用户应按照相应类型的资料选择程序打开阅读。

4.3 为提供加优质、安全的服务,在本网站打开时北森可能推荐用户安装其他版本浏览器,用户可以选择安装或不安装。

5. 官网的新

5.1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完善服务内容,北森将不断努力开发新的服务,并为用户不时提供本官网的新(这些新可能会采取替换、修改、功能强化、版本升级等形式)。

5.2 为了保证本官网及服务的安全性和功能的一致性,北森有权不经向用户特别通知而对本官网进行新,或者对本官网的部分功能效果进行改变或限制。

5.3 本官网新版本发布后,本公司将可能视情况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以方便用户使用新版本。过渡期结束后,旧版本的官网可能无法使用。北森不保证旧版本官网继续可用及相应的客户服务,请核对并使用新版本。

6. 隐私声明

6.1 用户信息收集

6.1.1 用户在注册帐号或使用本官网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真实姓名、地址、籍、企业名称、行业、规模、职位、所在部门、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上述信息视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本公司用这些信息来管理您的账户,并为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访问。本公司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通知您新的产品新和市场活动。您可以在本公司取得账户信息及密码登录本公司并查看账户设置和您的信息,并可查看和修改您的个人信息。

6.1.2 您只能通过您的密码来使用您的帐号。如果您泄漏了密码,您可能丢失了您的个人识别信息,并且可能出现对您不利的后果。因此,无论任何原因危及您的密码安全,您应该通过本公司预留的联系方式和本公司取得联系

6.1.3 您成功注册后,本公司将收集您的官网浏览行为,作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的一部分,本公司用这些信息可能为您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方便您好的使用本网站。

6.1.4 本公司还可能收集并存储以下数据:您在本官网中的标识符、经度和纬度、性别、年龄、用户触发的事件、错误和页面浏览量,还可能包含您终用户的IP地址、设备类型、地区等信息。

6.2 用户信息的披露和使用

6.2.1 本公司将使用本公司通过你对本网站的行为收集来的信息为您提供加深入的支持与服务。

6.2.2 本公司不会向任何无关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和交易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为方便您使用本公司服务,本公司将对您及(或)您的公司的身份和交易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本公司不会披露任何可能用以识别用户的个人身份的资料,但从用户的用户名或其它可披露资料分析得出的资料不受此限。

6.2.3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用于识别和(或)确认您的身份,或解决争议,或有助于确保网站安全,限制欺诈、非法或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6.2.4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保护您的生命、财产之安全或为防止严重侵害他人之合法权益或为公共利益之需要。

6.2.5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改进本公司的服务,并使本公司的服务能符合您的要求,从而使您在使用本公司服务时得到好的使用体验。

6.2.6 您同意本公司利用您的个人信息与您联络,并向您提供您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介绍、推销产品、服务、促销优惠或者商业投资机会的商业性短信息等,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即为明示同意收取这些信息。

6.2.7 当本公司被法律强制或依照政府或依权利人因识别涉嫌侵权行为人的要求而提供您的信息时,本公司将善意地披露您的资料。

6.2.8 当本公司需要保护本公司、本公司的代理人、客户、用户和其他人的权益和财产,包括执行本公司的协议、政策和使用条款时,本公司将善意的披露您的资料。

6.2.9 您同意如果本公司拟进行企业并购、重组、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和/或资产时,本公司有权在与前述交易的相关方签署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向其披露您的资料以协助本公司完成该等交易。

6.2.10 您在此同意,在您使用本官网期间,本公司可以在对您的原始数据、进行信息脱密处理的情况下,将该等信息用于制作及发布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交流等非营利性用途。

6.3 用户信息的存储和交换

6.3.1 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将保存在本公司的服务器或本公司的合作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器上。本公司将根据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保存收集的用户信息,除非适用法律要求或允许保存长时间,本公司将在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实现后的合理期限内删除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之后,如果为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不再需要,本公司可能在合理时间内完全删除本公司所保存的用户信息。本公司不去核实试用用户信息是否正确。尽管有上述规定,本公司仍可能保存某些解决争议、满足技术和法律要求和维护本公司的服务的安全完整运行所需的试用用户信息。

6.4 用户信息安全

6.4.1 本公司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本官网收集的用户信息不丢失,不被滥用和变造。这些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其它服务器备份数据和对用户密码加密。尽管本公司有这些安全措施,但请注意在因特网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因此用户信息可能非因本公司的原因而丢失,包括但不限于他人非法利用用户资料,用户下载安装的其他软件或访问的其他网站中可能含有病毒、木马程序或其他恶意程序,威胁用户的终端设备信息和数据安全,继而影响本官网的正常使用等。对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6.5 用户对本软件分析结果的使用

6.5.1 用户在此无条件同意,用户在免费使用本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的所有权由本公司与用户共同拥有。本公司建议,用户应当以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义务的方式使用该等信息。同时,本公司提醒注意,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原因、网络传输质量等原因,导致本公司对本公司收集的信息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对于该等不准确所导致的问题或者损失,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并把本公司提供给您的信息、资料集成到您的网站或者应用中,您已经同意并向本公司保证您所有的终用户同意本公司收集、使用并分析其信息,并且遵守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的全部规定。

6.5.2 您在此进一步保证,您不会因为本公司按照本声明的规定收集、使用、分析、披露收集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而对本公司产生任何形式的诉求、投诉等。如果您因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对其的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或者对该等信息的分析以及您对分析结果的使用和处分而致使本公司遭受任何形式的诉求以及投诉等,您将负责全面给予解决;如果导致本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损失,您将负责给予本公司赔偿。

7. 用户行为规范

7.1 本官网使用规范。除非法律允许或本公司书面许可,用户使用本官网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7.1.1 删除本网站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7.1.2 对本网站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7.1.3 对本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7.1.4 对本网站或者本网站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本公司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7.1.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7.1.6 通过非本公司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本公司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7.1.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7.2 用户理解并同意,基于用户体验或相关服务平台运营安全、平台规则要求及健康发展等综合因素,针对以下情形,本公司有权视具体情况中止或终止提供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7.2.1 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

7.2.2 影响服务体验的;

7.2.3 存在安全隐患的。

7.3 违约处理

7.3.1 如果本公司发现或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本公司有权视行为情节对您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

7.3.2 您理解并同意,本公司有权依合理判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法违规的任何用户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并依据法律法规保存有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等,您应独自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7.3.3 您理解并同意,因您违反本协议或相关服务条款的规定,导致或产生第三方主张的任何索赔、要求或损失,用户应当独立承担责任;本公司因此遭受损失的,您也应当一并赔偿。

8. 知识产权声明

8.1 北森是本官网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本官网的一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均受中华人民共和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际条约保护,本公司享有上述知识产权,但相关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条款应享有的权利除外。

8.2 未经本公司或相关权利人书面同意,用户不得为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自行或许可任何第三方实施、利用、转让上述知识产权。

9. 第三方软件或技术

9.1 本官网可能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包括本软件可能使用的开源代码和公共领域代码等,下同),这种使用已经获得合法授权。

9.2 本官网如果使用了第三方的软件或技术,本公司将按照相关法规或约定,对相关的协议或其他文件,可能通过本协议附件、在本官网进行展示,它们可能会以“软件使用许可协议”、“授权协议”、“开源代码许可证”或其他形式来表达。前述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的相关协议、其他文件及网页,均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您应当遵守这些要求。如果您没有遵守这些要求,该第三方或者家机关可能会对您提起诉讼、罚款或采取其他制裁措施,并要求本公司给予协助,您对此应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9.3 如因本官网使用的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引发的任何纠纷,应由该第三方负责解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不对第三方软件或技术提供客服支持,若用户需要获取支持,请与第三方联系。

10. 其他

10.1 用户使用本官网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受本协议的约束。本公司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协议条款。用户可以在本软件的新版本中查阅相关协议条款。本协议条款变后,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本官网,即视为用户已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应当停止使用本软件。

10.2 本协议签订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北京市。

10.3 本协议的成立、生效、履行、解释及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大陆地区法律(不包括冲突法)。

10.4 若用户和北森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本协议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10.5 本协议所有条款的标题仅为阅读方便,本身并无实际涵义,不能作为本协议涵义解释的依据。

10. 本协议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部分无效或不可执行,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正文完)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产品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线上或现场产品演示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方案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电话沟通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