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获取下载资源

绩效考核的应用之绩效目标如何设定、分解、追踪,结果如何评估、校对、应用

2021-08-24

之前和几大HR公共平台做运营的朋友们聊天,关于年底HR们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绩效管理”。


这次换一个对很多公司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同样关键的一个话题:绩效管理。希望通过梳理一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并结合之前亲身历过的组织实践,用一篇文章把绩效管理尽可能地讲清楚。


绩效管理对很多人来说既重要又头疼,尤其是年终的绩效考评,在很多公司,已经沦为了一种纸面形式。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这项规定动作,但是至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是否合理、绩效结果是否真正反映到了HR日常管理流程中、组织绩效是否在下一年得到了提高,等等,并没有太多人去关注。同样的工作,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绩效管理制度,但为什么最后的实施效果不佳呢?


我认为,要检验一项绩效管理流程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八大维度去检验。如果哪个维度没有做到位,那么就存在很大可能性,导致该公司的绩效管理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功亏一篑。


管理者才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很多人会误认为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HR。


确实,在很多公司,绩效管理和员工招聘、薪酬福利、培训发展等职能一起,都归于人力资源部管辖,于是大家就自然地把HR视作一个公司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责任人。绩效结果不明确、绩效评估标准不同一、绩效目标完成不到位、绩效结果无有效提升,责任统统都推给HR。


事实上,组织中的每一级管理者才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来看看绩效管理管什么。绩效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绩效,进一步可以分解为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也就是业务的绩效。业务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责任人是直接实施者,也就是各级管理者。


业务管理者是每天冲在第一线的人,对组织的业务结果直接负责。业务出了问题,他们需要第一时间拿出解决办法。因此,在对组织和团队的绩效管理方面,他们才是真正的第一责任人。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HR起到什么作用呢?HR主要对管理者起支持作用,设计公司统一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制订绩效考核标准和推进绩效结果应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绩效目标。


如果这个主次关系没有分清,就容易出现很多公司的问题:管理者把绩效管理的所有工作扔给HR,自己到年底需要进行绩效考核了才来关心一下,平时反而忽略了对团队内部绩效的跟踪、对团队成员绩效能力的辅导、以及与兄弟业务部门一起对组织绩效目标的沟通和协同。


因此,就如同人员管理一样,绩效管理也是每个业务管理者的基本责任。


组织绩效目标的设定


组织绩效目标要结合组织的发展愿景、战略,来设定分阶段期望实现的目标。


绩效目标设得过高,让人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让员工会觉得实现起来犹如水中捞月,最后失去工作动力;绩效目标设得过低,员工轻轻松松就能完成,没能发挥出组织的最大潜力,对组织的未来发展毫无益处。


那么,整个组织的具体绩效目标应该设置在什么水平?


我自己的经验是可以参考两个维度:对内,今年的目标一定不能低于去年。比如,去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那么今年的市场占有率就要至少大于5%甚至更高;对外,今年的目标一定不能低于所在细分市场的发展速度。比如,今年预计所在细分市场的整体销量增长为15%,那么今年本公司的产品销量增长目标就要至少为15%以上。


在具体的目标类别方面,按照平衡积分卡的原则,需要包括财务指标、流程指标、客户指标、组织指标等。


财务指标直接衡量组织的绩效结果,比如销售额、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但是,财务指标大多是滞后性指标,也就是说只有等当期业务结束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结果是啥。假如在经营期间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等到期末的财务指标才反映出问题的话,可能已经为时已晚、来不及补救了。


而流程指标可以视作实时指标,可以随时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企业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解决。常见的流程性指标包括:产品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客户指标主要包括了客户满意度、售后服务满意度、产品满意度等。组织指标包括组织健康度、员工敬业度等。


绩效目标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把组织目标控制在6-7项以内是一个合理的水平。目标数多了,容易让组织失去工作重心、分散工作资源;目标数太少也不好,无法保证对业务的整体有效覆盖。


在目标有效性方面,可以参考著名的SMART法则,即:目标必须符合5个标准,分别是:S(Specific)代表目标具体,M(measurable)是可以量化计算,A(attainable)是有可实现性,R(relevant)是业务相关性,T(time-bound)是时间性。


在具体设定组织目标时,可以把每一项目标都列出来,用SMART清单来一一对照,缺哪个方面,就调整哪个方面。


组织绩效目标的分解


一旦制订出整体的组织绩效目标,接下来一步就是把该目标进一步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头上。


如果没有有效的目标分解,组织能做的只是把目标贴在告示栏里,但是对所有管理者和员工没有丝毫触及,也无法去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这样的绩效目标即便制订出来,无疑也是失败的。


绩效目标分解的关键是需要组织的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成。


完成绩效目标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团队或者哪一个个人的责任,是需要所有人同心协力、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地完成目标。我之前工作的一家公司,每年年初中国区领到来自国外总部的任务目标后,中国区CEO都会把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召集起来,用整整一天时间来做目标分解。


在目标分解会议中,各部门之间充分讨论、协商,确保所有人对组织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解目标充分沟通、充分理解,最终便于各部门未来可以协同作战、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有效的组织目标分解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


首先,横向的绩效目标分解要求把一项整体目标具体地分解到各相关部门。


如下图案例所示,假如某公司当年的一项绩效目标为实现销售额XX亿元,则根据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业务流程,可以一步步推导出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负责该绩效指标的业务部门或团队。


就这样,可以一步步把组织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各个业务部门或团队的具体目标。(点击此处了解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目标

(图片请点击放大观看)


当所有的组织目标分解完成之后,可以把分解结果显示在如下图所示的矩阵表中,各业务部门对实现组织绩效目标的责任一目了然,这样也便于业务部门看到整个组织目标的whole picture,帮助未来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部门间横向协作。


组织目标


完成了组织目标在各业务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横向分解之后,接下来便进入绩效目标分解的第二步,即将部门目标进一步纵向分解到部门内的每一个团队或员工身上。最终的原则是,每个团队或员工的业务指标相加应该等于部门的总绩效指标。

组织目标有效分解


通过以上方式,便一步步将组织目标有效地分解到了组织的最基层 - 每名员工身上。


绩效目标的追踪


一般而言,对绩效的追踪体系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组织层面:组织的绩效目标不是年初设定之后就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组织对内和对外的密切关注和变化情况,进行滚动预测,随时准备予以调整。对内主要是关注自身的经营发展,对外主要是关注所在行业或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


我曾经历的一个真实企业案例:企业年初制定当年销售额90亿元,但在当年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外部市场发展超出预期,竞争对手屡创业绩新高,本来该企业在年初还保持市场第四,但假如按照90亿元计算,到年底恐怕连第六都保证不了了。最后,该企业在12个月内连续几次调高当年销售目标,最终年底实现了超过94亿元、市场排名第五的成绩。


第二个层面是员工层面:绩效目标落实到个人之后,组织绩效管理工作并不能止步于此。目标制订得很漂亮,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追踪体系,也会让组织的绩效目标变成一纸空文。


实施了有效绩效追踪体系的企业,都不会等到一年结束之后才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他们的绩效考核会在一年之中进行多次。有的是半年一次,有的是每季度一次。


增加绩效考核的频率会给管理者和员工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施以援手,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或完成绩效目标。


从员工管理的法律风险来看,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绩效中的问题,对员工做出相应的培训或调整,避免最后因问题积累到不可解决的地步再来调整员工所带来的巨大法律风险。


绩效结果的评估


对员工绩效结果进行数字量化评价的组织,通常会通过两个维度来评估绩效。


第一个维度是硬指标,即绩效目标KPI的完成情况,这部分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数字量化表示,管理者也容易操作。一项工作,完成了百分之多少最后得分就是百分之多少,对管理者来说也比较容易操作。


另一个维度是软指标,即绩效目标完成的过程,主要指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是否符合了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要求。这一部分往往是为管理者所忽视的。


管理者最常见的偏见就是用员工的业绩目标说话,一肥遮百丑,业务完成的好就什么都好。但实际上,如果只看业务指标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其团队、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员工的文化和价值观要求,摆到了和业务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比如阿里和京东。2016年中秋节,阿里开除几位自己写代码抢公司月饼的程序员,可以充分看出阿里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


简单的一种绩效结果评估可以用九宫格完成,如下图所示,就是我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公司采取的绩效评估矩阵:


绩效结果


或者稍微复杂一点,如另外一家公司的绩效结果评估,就突破了九宫格的形式,如下图:(扫描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pdf版绩效案例)


绩效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也是一家对行为和价值观要求非常严格的公司。一名员工,如果在行为和价值观方面没有达到公司的基本要求,哪怕业务指标完成得再好,仍然会获得绩效结果为“差”的待遇。


不管用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对衡量标准定义清晰;第二是对管理者的培训。尤其是软指标的维度,因为很难量化,所以就需要管理者具备足够的成熟度和敏感度,这样才能确保最后给员工评估出来的结果公平公正。


在敏捷管理时代,很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取消了对员工的绩效打分,改为更强调对绩效过程的管理以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互动。


绩效结果的校对


管理者对员工的第一轮绩效评估结果出来之后,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校准,确保在部门和组织层面,管理者们都遵循了同样的原则对所有员工进行评估,这样可以避免管理者的尺度不一、出现对员工不公平的现象。


做绩效结果的校准有点类似于调薪,也需要组织中由下自上,一层层递进,最终让校准工作覆盖整个组织。每一层级的校准会议有不同的业务管理者和HR来负责。具体的校准会议层级分布如下图所示:


绩效结果


为了确保绩效校准会议的高效进行,我主持这类会议的经验是:抓住两头,放过中间。也就是说:把绩效评级最好和最差的那些人挑出来,放到同一个桌面上来,让所有的业务领导者进行逐个讨论。鼓励参会者之间的互相质疑和挑战,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大家按照组织的统一标准,去评估每一名员工的绩效结果,保证最后的结果公平公正。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的结果需要及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流程中去,包括薪酬和福利、培养与发展、晋升提拔、人才盘点等,以此建立起绩效和其他各个主要管理流程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会帮助员工集中精力主动地去完成公司所要求的各项绩效任务。


绩效考核结果最直接的一个运用就是工资调薪和奖金分配。绩效最好的员工可以在年终拿到最大幅度的调薪和奖金。在组织整体调薪和奖金预算固定的前提下,有人拿得越多,势必有人就拿得越少。通过这种差异化分配方式,可以达到对绩效结果奖优罚劣的效果。


绩效结果的另一个主要运用是对员工的晋升。如果绩效平平的员工在组织内部依然能够得到提拔机会,传达给其他员工的信号就是绩效管理在走过场。


华为在干部提拔上实行“赛马而不相马”的原则,也就是绝不会因为某个员工有所谓的“管理潜质”就去刻意培养和提拔,而是把工作绩效作为干部标准的“必要条件和分水岭”。只有绩效前25%的人才可以被提拔为干部。


员工绩效结果的改进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评定出绩效的三六九等,而是要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绩效,最终推动实现整个组织的绩效。


员工的一线管理者在帮助他们提升绩效方面具有排第一位的责任。管理者不应该每次等到绩效评估的时候才去关心员工的绩效,为员工的绩效提升而出谋划策,而是应该把员工的绩效辅导融入到管理者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员工提出对策。


从这个角度看,HR有责任为管理者及时提供培训,帮助管理者掌握必要的辅导(coaching)技术。善于辅导员工的管理者,身份看起来更像一名教练(coach),他们能够帮助员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激发出员工的潜能和上进心,从而帮助员工自发地提升工作绩效。


现在很多敏捷组织中出现的绩效管理新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绩效管理不应该是一年一次或几次的一个活动(activity),而应该是贯穿一年始终的、实时的管理流程(process)。活动”和“流程”的区别就在于,活动是临时性发生的,而流程是随时随地的一种要求。(点击此处了解绩效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管理者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目的,很多公司都开发了专门的实施反馈App。我之前在和可口可乐和GE的HR朋友们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的公司都为管理者上线了这种工具。根据德勤的年度人力资本报告,实时反馈工具的产品市场今天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


通过强调绩效的实施反馈,很多公司改革了原有的绩效管理模式,不再像从前那样每年搞一次或几次由管理者主推的绩效管理,而是把它变成了一种持续的、开放的、以团队或员工为中心、并转而注重员工职业发展的一项流程。


注:本文转自行走的帆(ID:sailing-fan),作者范珂,美国康奈尔大学人力资源硕士,现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


完善信息后,自动下载报告

公司规模
  •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 200以下
  • 200-499人
  • 500-999人
  • 1000-1999人
  • 2000-4999人
  • 5000-9999人
  • 10000人以上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 请选择
  • 人才盘点
  • 人才测评
  • 招聘管理
  • 绩效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在线学习平台
  • 已是合作客户/已有销售对接
  • 没有需求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提交成功

请检查输入信息是否正确

为您推荐

产品中心

资源中心

下载完成!

添加企业微信

为您提供1对1的咨询

北森官网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以下简称“本协议”)

欢迎使用北森官网及服务!

为使用北森官网(以下简称“本官网”)及服务,请用户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限制、免责条款可能以加粗形式提示注意。

除非用户已阅读并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用户无权下载或使用本官网相关服务。用户的下载、使用、登录等行为即视为已阅读并同意上述的约束。

1.本协议的范围

1.1 本协议适用主体范围: 本协议是您作为用户,与北京北森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森”或“本公司”)之间关于下载、使用本官网,以及使用北森相关服务所订立的协议。

1.2 协议关系及冲突条款 本协议被视为《服务协议》的补充协议,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构成统一整体。本协议与上述内容存在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本协议内容同时包括北森可能不断发布的关于本服务的相关协议、业务规则等内容。上述内容一经正式发布,即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户同样应当遵守。

2. 关于本服务

2.1 本服务的内容 本服务内容是指北森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本官网信息使用权,同时为用户提供本官网内容的阅读、下载和在线咨询服务。用户通过官网任意入口,即可全面访问本网站的文章、视频、电子书以及直播课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业务。(以下简称“本服务”)(以下简称“本服务”

2.2 本服务的形式

2.2.1 用户使用本官网需要登陆、注册、填写其他表单,就本官网,北森给予用户一项不可转让及非排他性的许可。用户仅可为访问或使用本官网的目的而使用这些内容及服务。

2.2.2 本服务中软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端和PC端等多个应用版本,用户应选择与所使用环境相相匹配的网站版本。

2.3 本服务的范围

2.3.1 本条及本协议其他条款未明示授权的其他一切权利仍由北森保留,用户在行使这些权利时须另外取得北森的书面许可。北森如果未行使前述任何权利,并不构成对该权利的放弃。

2.3.2 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官网,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本公司可以从服务器上地删除您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本公司没有义务向用户返还任何数据。

3. 资料的获取

3.1 用户可以直接从北森的网站上获取资料。

3.2 如果用户从未经北森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本官网或与本官网名称相同的资料,北森无法保证该资料内容正确,并对因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予负责。

4. 资料的下载

4.1 北森可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用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载或阅读合适的资料。

4.2 下载资料后,用户应按照相应类型的资料选择程序打开阅读。

4.3 为提供加优质、安全的服务,在本网站打开时北森可能推荐用户安装其他版本浏览器,用户可以选择安装或不安装。

5. 官网的新

5.1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完善服务内容,北森将不断努力开发新的服务,并为用户不时提供本官网的新(这些新可能会采取替换、修改、功能强化、版本升级等形式)。

5.2 为了保证本官网及服务的安全性和功能的一致性,北森有权不经向用户特别通知而对本官网进行新,或者对本官网的部分功能效果进行改变或限制。

5.3 本官网新版本发布后,本公司将可能视情况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以方便用户使用新版本。过渡期结束后,旧版本的官网可能无法使用。北森不保证旧版本官网继续可用及相应的客户服务,请核对并使用新版本。

6. 隐私声明

6.1 用户信息收集

6.1.1 用户在注册帐号或使用本官网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真实姓名、地址、籍、企业名称、行业、规模、职位、所在部门、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上述信息视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本公司用这些信息来管理您的账户,并为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访问。本公司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通知您新的产品新和市场活动。您可以在本公司取得账户信息及密码登录本公司并查看账户设置和您的信息,并可查看和修改您的个人信息。

6.1.2 您只能通过您的密码来使用您的帐号。如果您泄漏了密码,您可能丢失了您的个人识别信息,并且可能出现对您不利的后果。因此,无论任何原因危及您的密码安全,您应该通过本公司预留的联系方式和本公司取得联系

6.1.3 您成功注册后,本公司将收集您的官网浏览行为,作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的一部分,本公司用这些信息可能为您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方便您好的使用本网站。

6.1.4 本公司还可能收集并存储以下数据:您在本官网中的标识符、经度和纬度、性别、年龄、用户触发的事件、错误和页面浏览量,还可能包含您终用户的IP地址、设备类型、地区等信息。

6.2 用户信息的披露和使用

6.2.1 本公司将使用本公司通过你对本网站的行为收集来的信息为您提供加深入的支持与服务。

6.2.2 本公司不会向任何无关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和交易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为方便您使用本公司服务,本公司将对您及(或)您的公司的身份和交易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本公司不会披露任何可能用以识别用户的个人身份的资料,但从用户的用户名或其它可披露资料分析得出的资料不受此限。

6.2.3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用于识别和(或)确认您的身份,或解决争议,或有助于确保网站安全,限制欺诈、非法或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6.2.4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保护您的生命、财产之安全或为防止严重侵害他人之合法权益或为公共利益之需要。

6.2.5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改进本公司的服务,并使本公司的服务能符合您的要求,从而使您在使用本公司服务时得到好的使用体验。

6.2.6 您同意本公司利用您的个人信息与您联络,并向您提供您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介绍、推销产品、服务、促销优惠或者商业投资机会的商业性短信息等,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即为明示同意收取这些信息。

6.2.7 当本公司被法律强制或依照政府或依权利人因识别涉嫌侵权行为人的要求而提供您的信息时,本公司将善意地披露您的资料。

6.2.8 当本公司需要保护本公司、本公司的代理人、客户、用户和其他人的权益和财产,包括执行本公司的协议、政策和使用条款时,本公司将善意的披露您的资料。

6.2.9 您同意如果本公司拟进行企业并购、重组、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和/或资产时,本公司有权在与前述交易的相关方签署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向其披露您的资料以协助本公司完成该等交易。

6.2.10 您在此同意,在您使用本官网期间,本公司可以在对您的原始数据、进行信息脱密处理的情况下,将该等信息用于制作及发布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交流等非营利性用途。

6.3 用户信息的存储和交换

6.3.1 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将保存在本公司的服务器或本公司的合作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器上。本公司将根据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保存收集的用户信息,除非适用法律要求或允许保存长时间,本公司将在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实现后的合理期限内删除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之后,如果为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不再需要,本公司可能在合理时间内完全删除本公司所保存的用户信息。本公司不去核实试用用户信息是否正确。尽管有上述规定,本公司仍可能保存某些解决争议、满足技术和法律要求和维护本公司的服务的安全完整运行所需的试用用户信息。

6.4 用户信息安全

6.4.1 本公司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本官网收集的用户信息不丢失,不被滥用和变造。这些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其它服务器备份数据和对用户密码加密。尽管本公司有这些安全措施,但请注意在因特网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因此用户信息可能非因本公司的原因而丢失,包括但不限于他人非法利用用户资料,用户下载安装的其他软件或访问的其他网站中可能含有病毒、木马程序或其他恶意程序,威胁用户的终端设备信息和数据安全,继而影响本官网的正常使用等。对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6.5 用户对本软件分析结果的使用

6.5.1 用户在此无条件同意,用户在免费使用本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的所有权由本公司与用户共同拥有。本公司建议,用户应当以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义务的方式使用该等信息。同时,本公司提醒注意,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原因、网络传输质量等原因,导致本公司对本公司收集的信息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对于该等不准确所导致的问题或者损失,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并把本公司提供给您的信息、资料集成到您的网站或者应用中,您已经同意并向本公司保证您所有的终用户同意本公司收集、使用并分析其信息,并且遵守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的全部规定。

6.5.2 您在此进一步保证,您不会因为本公司按照本声明的规定收集、使用、分析、披露收集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而对本公司产生任何形式的诉求、投诉等。如果您因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对其的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或者对该等信息的分析以及您对分析结果的使用和处分而致使本公司遭受任何形式的诉求以及投诉等,您将负责全面给予解决;如果导致本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损失,您将负责给予本公司赔偿。

7. 用户行为规范

7.1 本官网使用规范。除非法律允许或本公司书面许可,用户使用本官网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7.1.1 删除本网站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7.1.2 对本网站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7.1.3 对本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7.1.4 对本网站或者本网站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本公司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7.1.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7.1.6 通过非本公司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本公司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7.1.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7.2 用户理解并同意,基于用户体验或相关服务平台运营安全、平台规则要求及健康发展等综合因素,针对以下情形,本公司有权视具体情况中止或终止提供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7.2.1 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

7.2.2 影响服务体验的;

7.2.3 存在安全隐患的。

7.3 违约处理

7.3.1 如果本公司发现或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本公司有权视行为情节对您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

7.3.2 您理解并同意,本公司有权依合理判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法违规的任何用户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并依据法律法规保存有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等,您应独自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7.3.3 您理解并同意,因您违反本协议或相关服务条款的规定,导致或产生第三方主张的任何索赔、要求或损失,用户应当独立承担责任;本公司因此遭受损失的,您也应当一并赔偿。

8. 知识产权声明

8.1 北森是本官网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本官网的一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均受中华人民共和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际条约保护,本公司享有上述知识产权,但相关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条款应享有的权利除外。

8.2 未经本公司或相关权利人书面同意,用户不得为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自行或许可任何第三方实施、利用、转让上述知识产权。

9. 第三方软件或技术

9.1 本官网可能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包括本软件可能使用的开源代码和公共领域代码等,下同),这种使用已经获得合法授权。

9.2 本官网如果使用了第三方的软件或技术,本公司将按照相关法规或约定,对相关的协议或其他文件,可能通过本协议附件、在本官网进行展示,它们可能会以“软件使用许可协议”、“授权协议”、“开源代码许可证”或其他形式来表达。前述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的相关协议、其他文件及网页,均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您应当遵守这些要求。如果您没有遵守这些要求,该第三方或者家机关可能会对您提起诉讼、罚款或采取其他制裁措施,并要求本公司给予协助,您对此应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9.3 如因本官网使用的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引发的任何纠纷,应由该第三方负责解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不对第三方软件或技术提供客服支持,若用户需要获取支持,请与第三方联系。

10. 其他

10.1 用户使用本官网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受本协议的约束。本公司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协议条款。用户可以在本软件的新版本中查阅相关协议条款。本协议条款变后,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本官网,即视为用户已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应当停止使用本软件。

10.2 本协议签订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北京市。

10.3 本协议的成立、生效、履行、解释及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大陆地区法律(不包括冲突法)。

10.4 若用户和北森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本协议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10.5 本协议所有条款的标题仅为阅读方便,本身并无实际涵义,不能作为本协议涵义解释的依据。

10. 本协议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部分无效或不可执行,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正文完)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产品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线上或现场产品演示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方案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电话沟通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