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获取下载资源

扫码后回复“获取资料”获取对应资料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达成培训体系建设和业绩增长?

2020-02-20

疫情当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因为疫情才出现,疫情只是加速了它的暴露和凸显。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资金的问题的解决,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组织体系的问题,资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经乏力。接下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需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来的要做高质量的发展其实就是意味着我们要技术的进步,结构的升级,资源的配置优化,管理的提升,发展的创新等等。


人才的发展,它成为我们接下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杠杆和驱动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执行会长张会长在2019年的时候也提出来说“企业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到高质量发展”,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驱动方式和驱动的手段就是实施人才驱动战略。


人才驱动战略这个不仅仅是宏观层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其实不仅仅从宏观层面进大家讲政策讲口号,我们还是要落实到企业,如果说企业的发展要真正的达成人才驱动,其实很重要的是这两大方面。

  • 第一是我们在企业里从培训到人才发展,到人才管理,我们的目标重心是什么。


  • 第二是企业里做培训,不管是疫情当下还是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培训的方式,我们的方向会是什么,这是另外一个维度。


企业培训的终极目标:业绩增长

如果说我们要做业绩改善和提升,我建议关注两个重点:


1.动手做人才培养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人才价值链的梳理。


那么怎样做人才价值链的梳理呢?


首先确定企业做人才培养的终极期望是什么,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不外乎是这三个:战略落地,企业文化的传承,推动组织的变革。


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一些结果证明,而这些产出成果一般来说体现为三大方面的指标:


企业文化的指标,比如说员工的敬业度,文化凝聚力是否提升等;

人力资源的指标,比如说人才的成才率,培养的周期等等;

业务结构指标,比如说销售提升,成本的降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等等。

 

通过这些指标结果进行反推,就会很清晰地知道企业人才发展的聚焦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2. 具备业绩改善的操作的方法和技术。


现在业绩改善已经到了3.0的时代,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纯技术层面,而是要从战略的层面,从组织的层面做业绩的改善。


业绩改善的过程当中,要从组织的战略去识别业绩提升的机会点是在哪里。还需要搞清楚我们的实际状况和战略目标之间差距在哪里,以及导致这个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尤其是要去找它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可操作可落地的绩效改善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需要培训管理者,使他们具备业绩改善的相关的能力,我们经过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地验证,企业做业绩改善既要有战略思考,业务敏锐度这种左脑所擅长的理性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有建立业务合作伙伴这些能力,要具有相应的领导力。

 

企业发展的隐性曲线:创新

 

业绩增长通常大家都很容易去理解,业绩增长,业绩提升,我们的战略目标的达成。其实还有一个是隐藏的暗线,这个暗线往往非常重要,而又被我们忽略和忽视的,这个暗线是什么呢?创新驱动。

 

无论你是负责企业的培训板块,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带给你一个新的认知视角:企业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业绩,但不仅仅是提升业绩,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驱动,去解决业务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业绩增长、甚至整个国家的战略落地非常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据达沃斯的全球竞争力调研的数据看,关于中国跟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比较,我们最弱的短版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企业目标面临的创新瓶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方向不清、组织失能、运营乏力、产品爆冷、文化缺失、融资受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世界级的创新方法论,比如《创新者的基因》《创新者的解答》《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方法》等,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战略转型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业务运营创新等。


企业培训的过程目标:体系建设


假如我们知道了企业最终目标是业绩增长,那么一定要有相应的过程性的培训目标,而过程性的培训目标在这里我把它归纳为培训体系的建设,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是说先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把体系建设起来再去做,培训建设本身就是培训工作完成的一个过程。

 

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应该关注以下三部分:定标、铸基、达标。


这三部分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而且是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系。

 

1.定标:企业做人才发展的整体目标需要基于企业的组织战略、业务结果目标,同时还要兼顾公司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目标。所以一般来说在企业里定标,需要解读你们企业的组织战略:


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话,需要的人才数量、质量(人才水平)、结构。

岗位各层级、各梯队、各类别胜任力的标准,还要进行盘点,到底有没有缺口,缺口在哪里。

有了这样的标准就能够指引你的企业的人才培养的体系。

 

2.铸基:简单来说我们把它叫做两支队伍,三个体系,这里的两支队伍三个体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地基是两支队伍,一个是加强培训管理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另外就是讲师队伍的打造。

 

现在很多企业最大的瓶颈和问题不是说缺方法和技术,而是缺一支真正懂得怎么去把企业的培训做好、做科学、做有效的培训管理者的队伍。还有一个瓶颈是如何打造一支讲师队伍,首先我们给他赋能,让他们既懂业务,同时又能快速的去适应业务问题的需要,去对相关的人员和团队进行赋能。

 

三个体系是指:内容资源体系建设、培训运营体系建设、培训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的建设。

 

内容资源体系建设是指我们要关注培训的内容,内容的创造,以前很多企业培训的内容是从外部采购,但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剧,很多外部采购的培训资源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此时如何产出适合公司本身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就是我们的培训运营以及质量效果评估。


3.达标:铸基如果做好了,培训体系搭建起来才能达到最后一个叫做“人才培养的达标”,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就是我们定的标准,就是最前面的“定标”中包含的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以上培训体系的建设需要专业的团队慢慢打造,而此时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就十分重要了。

 

我们梳理出来了中国培训管理者的核心胜任力力模型,发现他们最核心的专业能力是要懂得教学设计,要懂得效果评价,懂得绩效改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要具备变革创新的能力。

1.png

如何检验培训管理者的已经掌握核心胜任力呢?


可以通过安迪曼方法论检验,橙色的框是工作场所,蓝框代表的是学习场所。

2.png

工作场所体现的是业务和绩效问题,怎么识别?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培训是否能解决?只有能力、知识、技能不足导致的业务和战略目标的未实现,才能通过培训解决。有时候业绩问题并不是能力不足导致的,这时候如果一味通过培训的方法解决,只会南辕北辙,浪费培训资源。

 

假如说确定是培训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进入到蓝框,学习场所。基于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建立企业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学习地图,针对我们的关键梯队的人才去设计相应的关键的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内容,培养我们的内训师队伍、导师队伍,科学评价效果,同时确保培训能够真正落地,最终支持到业绩的改善和整个组织战略的落地。

大家可以对照以上内容去看企业培训工作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帮助大家聚焦2020年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将重心放在哪里。


企业培训的方式导向:Q2Q混合式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30%的培训管理者说在疫情当下和疫情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里,至少是在6月份之前企业的整个重心都是在抓业务,所以培训这块会暂缓或者是搁置。也有27%左右的企业他们认为培训还是会开展,但是主要是围绕着刚需的培训。41.8%的企业目前持观望的态度。


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线上培训一定会纳入2020年培训工作日程中:67.6%的企业会进一步加强在线微课学习,19.3%会加强在线直播,在线的微课和在线的直播还不太一样,各有优势点;只有6.2%的企业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在线辅导代教,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比例虽然是很低,但是其实从我们十几年的趋势的研判来说这个比例低只是现在企业的培训方没有意识到这又是一个新的趋势。


十年前有不少咨询公司就在提供远程的在线的辅导和代教,这是未来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说在中国的企业不见得2020年大家就会重点去关注。但是我想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趋势。


另外一个关于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有41.5%的培训管理者认为会在外部去采购线上的学习资源,比如说线上的微课。


22.5%的企业会在疫情之后赋能给内训师,教内训师怎么样去开发企业所需要的微课和线上的学习资源。


另外33%左右的企业表示现在还没打算外部采购,也没打算内部开发,会先盘点资源。


关于线上学习的载体形式,71.3%的企业认为在线微课是主要的形式,除了这个大家不要忽略了还会有另外的几种形式:案例、线上考试等。


还有一种形式:模板表单,虽然说比例非常低,只有6.2%。但是从我跟崔博士这么多年的国内的全球的培训研究和在国内这十年的培训的实践和落地来看,后续企业线上的智能化的工具模板表单的开发和应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是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和抓手,所以这也是带给大家的一个启发和建议。


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三大焦点:IT、ID、IP


现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了,学习的数字化时代同时也来了,我们怎么去适应,甚至是引领这个潮流呢?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从企业组织层面到业务团队,作为培训管理者来说,主要是关注IT、IP和ID三大方面。


IT:自助服务系统

微课开发软件/工具

智能化测评/评估

在线学习管理

 

IP:知识管理

组织经验提炼与萃取

学习内容分享与传播

知识沉淀与再利用

 

ID:绩效支持 

电子绩效支持(EPSS)

实时反馈与分析诊断

随需而变的学习(ondemandlearning)


我刚才提到学习要变得随时随地,所谓的随时随地最简单朴实的一个定义,这也是我们在去年的行业研究的一个结论。也就是说不管是企业的培训方还是企业的业务方,他们认为随需而变的学习就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到他所需要的任何内容,而且还能够达到他想要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企业从组织的层面、管理层角度来说,他们支持和拥抱随需而变的学习,也就是说他们愿意投入资源,愿意做这样的尝试,这是好消息。但是很严峻的情况是,支持随需而变的路途任重道远,最大的瓶颈是目前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从经验到专业能力上都严重不足,不知道怎么样有效的支持随需而变的学习。


最后再和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我的分享,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两大培训的工作中心,终极目标是业绩增长,过程目标是加强培训体系的建设,尤其是两支队伍,三个体系。方法是要逐渐的去进行线上线上混合式学习,能不能够达到企业地战略目标落地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员工的培训,既要讲专业,既要讲方法,同时还要讲毅力,我们要沉着应对,坚持不懈,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能够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也达成我们企业的目标。


Q&A 

如何保证更多培训资源的引入,又能降低人力成本呢?

 

我不确定您提的这个问题是指培训资源的创造还是纯粹的从外部资源的引入,因为这两个点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内容资源的创造包含纯粹的传统的从外部采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从内部开发。


其实从这几年整个中国的培训的发展趋势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关注它的企业的内部的培训资源的创造,也就是说它可能赋能内训师队伍去做内部的课件的开发,案例的开发,以及工具的代教、辅导的学习资源的开发。


假如您刚才讲到的是内容资源的引入既低成本同时又能够高质量,能够更好的匹配企业的需要的话,我建议还是要从内部去考虑,内部去考虑你可能会觉得有一点麻烦是它比较慢,因为它不如采购来的快。但是从内部,你赋能内训师、赋能管理者做这个事情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从外部进入资源,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仅仅局限于从外部的培训咨询公司去引入,我建议还有另外的两个方式,一个是学校,因为有的学校他能够有非常不错的资源,还有一个方式大家是容易忽略的方式和渠道就是同行甲方。


做行业研究的时候,我发现中国存在两堵墙,其中一堵墙就是学校资源和企业培训资源的一堵墙。还有一堵墙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培训资源没有相互的借鉴和整合,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两堵墙打破。

   

哪些培训您觉得是线上无法替代的?


回到本质上来说其实不管技术如何发达,如何方便,线上培训是没有办法替代线上培训的。


为什么呢?因为线下培训对技能性的培养,能够起到线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前面的分享其实跟大家有讲过,培训能解决的问题是能力的问题,只有能力相关的问题用培训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而能力包含哪些方面呢,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KSA”,知识、技能和态度。线上的培训比较擅长针对应知应会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性内容可以放到线上也最好是放到线上,因为这样能够节约大量的培训资源。


对于技能性的培训的方向和侧重点,最好是放在线下,你在线上可以讲技能操作的方法、流程、标准,但是真正的操作、演练还是要回到线下,但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很多线下的时间。


企业大学的必要性,实用性与性价比高吗?与企业规模大小怎么匹配?


我做了差不多20年的人才发展工作了,我自己的体会是我们要在企业里把企业的培训工作、人才发展工作做好的话,还需要回归本质,回归人才发展的初心。


我的意思是其实在一个企业关键的是做的这些培训是不是每一项工作都是直接间接的能够支撑到你企业的组织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才能判断你的培训工作是否有价值。


如果你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有企业大学,假如没到那个程度,或者是即便到了那个程度也不必非得要有企业大学,你仍然可以把它叫做培训部,叫培训中心,这个不妨碍培训工作。


如果说你真的要去建企业大学,其实跟你在运转你的培训中心的时候要造的地基其实是一样的逻辑,最关键核心的就是“两支队伍三个体系”的打造。


完善信息后,自动下载报告

公司规模
  •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 200以下
  • 200-499人
  • 500-999人
  • 1000-1999人
  • 2000-4999人
  • 5000-9999人
  • 10000人以上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 请选择
  • 人才盘点
  • 人才测评
  • 招聘管理
  • 绩效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在线学习平台
  • 已是合作客户/已有销售对接
  • 没有需求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提交成功

请检查输入信息是否正确

为您推荐

产品中心

资源中心

下载完成!

添加企业微信

为您提供1对1的咨询

北森官网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以下简称“本协议”)

欢迎使用北森官网及服务!

为使用北森官网(以下简称“本官网”)及服务,请用户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限制、免责条款可能以加粗形式提示注意。

除非用户已阅读并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用户无权下载或使用本官网相关服务。用户的下载、使用、登录等行为即视为已阅读并同意上述的约束。

1.本协议的范围

1.1 本协议适用主体范围: 本协议是您作为用户,与北京北森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森”或“本公司”)之间关于下载、使用本官网,以及使用北森相关服务所订立的协议。

1.2 协议关系及冲突条款 本协议被视为《服务协议》的补充协议,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构成统一整体。本协议与上述内容存在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本协议内容同时包括北森可能不断发布的关于本服务的相关协议、业务规则等内容。上述内容一经正式发布,即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户同样应当遵守。

2. 关于本服务

2.1 本服务的内容 本服务内容是指北森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本官网信息使用权,同时为用户提供本官网内容的阅读、下载和在线咨询服务。用户通过官网任意入口,即可全面访问本网站的文章、视频、电子书以及直播课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业务。(以下简称“本服务”)(以下简称“本服务”

2.2 本服务的形式

2.2.1 用户使用本官网需要登陆、注册、填写其他表单,就本官网,北森给予用户一项不可转让及非排他性的许可。用户仅可为访问或使用本官网的目的而使用这些内容及服务。

2.2.2 本服务中软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端和PC端等多个应用版本,用户应选择与所使用环境相相匹配的网站版本。

2.3 本服务的范围

2.3.1 本条及本协议其他条款未明示授权的其他一切权利仍由北森保留,用户在行使这些权利时须另外取得北森的书面许可。北森如果未行使前述任何权利,并不构成对该权利的放弃。

2.3.2 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官网,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本公司可以从服务器上地删除您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本公司没有义务向用户返还任何数据。

3. 资料的获取

3.1 用户可以直接从北森的网站上获取资料。

3.2 如果用户从未经北森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本官网或与本官网名称相同的资料,北森无法保证该资料内容正确,并对因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予负责。

4. 资料的下载

4.1 北森可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用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载或阅读合适的资料。

4.2 下载资料后,用户应按照相应类型的资料选择程序打开阅读。

4.3 为提供加优质、安全的服务,在本网站打开时北森可能推荐用户安装其他版本浏览器,用户可以选择安装或不安装。

5. 官网的新

5.1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完善服务内容,北森将不断努力开发新的服务,并为用户不时提供本官网的新(这些新可能会采取替换、修改、功能强化、版本升级等形式)。

5.2 为了保证本官网及服务的安全性和功能的一致性,北森有权不经向用户特别通知而对本官网进行新,或者对本官网的部分功能效果进行改变或限制。

5.3 本官网新版本发布后,本公司将可能视情况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以方便用户使用新版本。过渡期结束后,旧版本的官网可能无法使用。北森不保证旧版本官网继续可用及相应的客户服务,请核对并使用新版本。

6. 隐私声明

6.1 用户信息收集

6.1.1 用户在注册帐号或使用本官网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真实姓名、地址、籍、企业名称、行业、规模、职位、所在部门、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上述信息视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本公司用这些信息来管理您的账户,并为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访问。本公司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通知您新的产品新和市场活动。您可以在本公司取得账户信息及密码登录本公司并查看账户设置和您的信息,并可查看和修改您的个人信息。

6.1.2 您只能通过您的密码来使用您的帐号。如果您泄漏了密码,您可能丢失了您的个人识别信息,并且可能出现对您不利的后果。因此,无论任何原因危及您的密码安全,您应该通过本公司预留的联系方式和本公司取得联系

6.1.3 您成功注册后,本公司将收集您的官网浏览行为,作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的一部分,本公司用这些信息可能为您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方便您好的使用本网站。

6.1.4 本公司还可能收集并存储以下数据:您在本官网中的标识符、经度和纬度、性别、年龄、用户触发的事件、错误和页面浏览量,还可能包含您终用户的IP地址、设备类型、地区等信息。

6.2 用户信息的披露和使用

6.2.1 本公司将使用本公司通过你对本网站的行为收集来的信息为您提供加深入的支持与服务。

6.2.2 本公司不会向任何无关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和交易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为方便您使用本公司服务,本公司将对您及(或)您的公司的身份和交易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本公司不会披露任何可能用以识别用户的个人身份的资料,但从用户的用户名或其它可披露资料分析得出的资料不受此限。

6.2.3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用于识别和(或)确认您的身份,或解决争议,或有助于确保网站安全,限制欺诈、非法或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6.2.4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保护您的生命、财产之安全或为防止严重侵害他人之合法权益或为公共利益之需要。

6.2.5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改进本公司的服务,并使本公司的服务能符合您的要求,从而使您在使用本公司服务时得到好的使用体验。

6.2.6 您同意本公司利用您的个人信息与您联络,并向您提供您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介绍、推销产品、服务、促销优惠或者商业投资机会的商业性短信息等,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即为明示同意收取这些信息。

6.2.7 当本公司被法律强制或依照政府或依权利人因识别涉嫌侵权行为人的要求而提供您的信息时,本公司将善意地披露您的资料。

6.2.8 当本公司需要保护本公司、本公司的代理人、客户、用户和其他人的权益和财产,包括执行本公司的协议、政策和使用条款时,本公司将善意的披露您的资料。

6.2.9 您同意如果本公司拟进行企业并购、重组、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和/或资产时,本公司有权在与前述交易的相关方签署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向其披露您的资料以协助本公司完成该等交易。

6.2.10 您在此同意,在您使用本官网期间,本公司可以在对您的原始数据、进行信息脱密处理的情况下,将该等信息用于制作及发布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交流等非营利性用途。

6.3 用户信息的存储和交换

6.3.1 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将保存在本公司的服务器或本公司的合作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器上。本公司将根据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保存收集的用户信息,除非适用法律要求或允许保存长时间,本公司将在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实现后的合理期限内删除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之后,如果为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不再需要,本公司可能在合理时间内完全删除本公司所保存的用户信息。本公司不去核实试用用户信息是否正确。尽管有上述规定,本公司仍可能保存某些解决争议、满足技术和法律要求和维护本公司的服务的安全完整运行所需的试用用户信息。

6.4 用户信息安全

6.4.1 本公司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本官网收集的用户信息不丢失,不被滥用和变造。这些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其它服务器备份数据和对用户密码加密。尽管本公司有这些安全措施,但请注意在因特网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因此用户信息可能非因本公司的原因而丢失,包括但不限于他人非法利用用户资料,用户下载安装的其他软件或访问的其他网站中可能含有病毒、木马程序或其他恶意程序,威胁用户的终端设备信息和数据安全,继而影响本官网的正常使用等。对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6.5 用户对本软件分析结果的使用

6.5.1 用户在此无条件同意,用户在免费使用本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的所有权由本公司与用户共同拥有。本公司建议,用户应当以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义务的方式使用该等信息。同时,本公司提醒注意,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原因、网络传输质量等原因,导致本公司对本公司收集的信息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对于该等不准确所导致的问题或者损失,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并把本公司提供给您的信息、资料集成到您的网站或者应用中,您已经同意并向本公司保证您所有的终用户同意本公司收集、使用并分析其信息,并且遵守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的全部规定。

6.5.2 您在此进一步保证,您不会因为本公司按照本声明的规定收集、使用、分析、披露收集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而对本公司产生任何形式的诉求、投诉等。如果您因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对其的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或者对该等信息的分析以及您对分析结果的使用和处分而致使本公司遭受任何形式的诉求以及投诉等,您将负责全面给予解决;如果导致本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损失,您将负责给予本公司赔偿。

7. 用户行为规范

7.1 本官网使用规范。除非法律允许或本公司书面许可,用户使用本官网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7.1.1 删除本网站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7.1.2 对本网站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7.1.3 对本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7.1.4 对本网站或者本网站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本公司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7.1.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7.1.6 通过非本公司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本公司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7.1.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7.2 用户理解并同意,基于用户体验或相关服务平台运营安全、平台规则要求及健康发展等综合因素,针对以下情形,本公司有权视具体情况中止或终止提供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7.2.1 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

7.2.2 影响服务体验的;

7.2.3 存在安全隐患的。

7.3 违约处理

7.3.1 如果本公司发现或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本公司有权视行为情节对您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

7.3.2 您理解并同意,本公司有权依合理判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法违规的任何用户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并依据法律法规保存有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等,您应独自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7.3.3 您理解并同意,因您违反本协议或相关服务条款的规定,导致或产生第三方主张的任何索赔、要求或损失,用户应当独立承担责任;本公司因此遭受损失的,您也应当一并赔偿。

8. 知识产权声明

8.1 北森是本官网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本官网的一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均受中华人民共和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际条约保护,本公司享有上述知识产权,但相关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条款应享有的权利除外。

8.2 未经本公司或相关权利人书面同意,用户不得为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自行或许可任何第三方实施、利用、转让上述知识产权。

9. 第三方软件或技术

9.1 本官网可能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包括本软件可能使用的开源代码和公共领域代码等,下同),这种使用已经获得合法授权。

9.2 本官网如果使用了第三方的软件或技术,本公司将按照相关法规或约定,对相关的协议或其他文件,可能通过本协议附件、在本官网进行展示,它们可能会以“软件使用许可协议”、“授权协议”、“开源代码许可证”或其他形式来表达。前述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的相关协议、其他文件及网页,均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您应当遵守这些要求。如果您没有遵守这些要求,该第三方或者家机关可能会对您提起诉讼、罚款或采取其他制裁措施,并要求本公司给予协助,您对此应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9.3 如因本官网使用的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引发的任何纠纷,应由该第三方负责解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不对第三方软件或技术提供客服支持,若用户需要获取支持,请与第三方联系。

10. 其他

10.1 用户使用本官网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受本协议的约束。本公司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协议条款。用户可以在本软件的新版本中查阅相关协议条款。本协议条款变后,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本官网,即视为用户已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应当停止使用本软件。

10.2 本协议签订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北京市。

10.3 本协议的成立、生效、履行、解释及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大陆地区法律(不包括冲突法)。

10.4 若用户和北森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本协议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10.5 本协议所有条款的标题仅为阅读方便,本身并无实际涵义,不能作为本协议涵义解释的依据。

10. 本协议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部分无效或不可执行,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正文完)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产品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线上或现场产品演示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方案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电话沟通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