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获取下载资源

扫码后回复“获取资料”获取对应资料

人大劳人院院长:颠覆的时代,HR如何保持初心

2018-01-22

作者:杨伟,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院长


•“颠覆”的时代,企业怎样做人力资源管理?

•HR职能部门要做哪些准备?

•想做好HR,有哪3个条件?


向大家分享两个关健词:颠覆与初心。

 

2017年,我们谈了好多颠覆,在年末反思的时候,我有一些思考和总结。什么是我们颠覆的目的?什么颠覆之下可能永恒的事物?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人才管理与微观、中观、宏观颠覆

 

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

 

如果有人已经做了五年或者十年HR,你可以想一想,在十年和五年之前,有哪些规律、哪些工作是我们自己在做,有哪些工作是别的机构、专家在做?

 

这个情况可能会有延续的趋势,所以,我想过,我们将来还有没有事情可以做?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做的专业、技术,利用的工具,未来是否还有可能继续使用?这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关键之一。

 

这是好的时代,我们经历了非常多波澜壮阔的重大事件、重大变革、重大变迁……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都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机会感受这些变化。

 

但是也很不幸,因为它让我们的工作、生活面临重大的冲击和挑战。所以我觉得颠覆的时代总是一面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另一面也给你带来非常困苦的调整。

 

A 微观颠覆:管理技术

 

那么,这些颠覆或冲击,到底来自什么?我想从三个角度考虑。

 

由于时间的问题,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点到为止,但是我相信大家在业内能够有非常深的体会。

 

1.从招聘到预测式主动配置

 

我们指导过一个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将全通过网络发布的招聘需求全部汇总了,如果这些需求都是真实的,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城镇岗位流动率大概在30%。

 

根据现在的数据,如果城镇就业的人口在4.5亿,按照比例,每年HR要招聘超过1亿的人。

 

所以我相信招聘既是HR做的艰苦之事,也是HR服务行业大的收益来源,但是现在可能有一些技术,正在孕育之中,可能会改变这个模式。

 

亚马逊有一项专利技术可能会改变将来的招聘问题。我把它称为从招聘到预测式主动配置。
 

2013年12月,亚马逊的“预测式出货”获得专利,可以在客户点击订单之前就开始发货。决定因素是:之前的订单、产品搜索、愿望清单、购物车内容,甚至用户在上一个产品上停留的时间,提前备货,在货运车上等待,然后实现下单即到货。

 

你会想,他怎么知道我要买这样的书?他怎么知道我会在这个时间点上买这样的书?

 

如果把这件事情转换成人力资源,内部HR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否提前知道这个员工会走?如何判断现在这个人适合公司的需要?


这是比较难的技术,但实际上在我们这个领域中已经有先行者。我了解到,IBM说他们有一个员工的调配中心,可以通过对工作计划的检索方式、时点、停留时间,以及检索后还有没有其他的行动,来了解员工是否想有工作上的调整。

 

这个系统在一开始当然不可能那么准确,但我想,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会越来越地预测到员工对工作调整的期望。

  

工作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工作意愿,还有一个是工作能力。

 

假设你的公司在全球有很多研发机构,你近想调整工作,想去芝加哥或者丹麦工作,有,你的老板就找到你,说准备派你去芝加哥,这时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同时你的公司还说,从你日常的工作了解到你的技能变化,可以判断你能否适应这样的工作。

 

当然如果你不接受这个调整,调配中心就反过来分析为什么出现错误预测,以此试错和迭代出一个预测式的调整建议,主动配置公司正在做的招聘。

 

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动作会给HR工作节省多少资源,减少多少损失,它会提高员工在工作上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各种情况上的服务满意度。

 

这样的事情会慢慢地为HR和HRS工作带来一种颠覆性的变化,而且还可以继续衍变。

 

2.从甄选到深度相面

 

我们找到了一些群体之后就需要去看什么人是我需要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办法,从传统的纸笔测试、面试,到心理测评、能力模型、领导小组讨论等,都会被用来选择一个我们认为符合我们价值观、工作能力需要的人群。

 

如果突然有,你使用了一个技术,拿着手机给面试者照一张相,相片下面就有一个结论:70%的概率适合做某某岗位。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美剧中会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其实这个事情在我已经有初步的成果,这里不展开讲。

 

所以,现在有很多事情会颠覆我们目前的众多人力资源测评理论,那么,人力资源测评理论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可以通过两个大家经常接触的事例来寻求解答。

 

事例1:

 

有看相的历史,我自己小时候也被人看过,对于结论,那时我很惊讶,但后来我对记得清楚的一两个结论做了一些思考。

 

例如他说,你们家孩子很有出息,将来会到很远的地方工作。我觉得他说对了,因为我出生在安徽,但是来到北京工作。

 

他说你们家孩子很有出息,将来会娶一个离家很远的媳妇,他也说对了,我媳妇是山西人,距离比较远

  

你们怎么理解?


,我在想,其实在人看来,外形是物质的,但它在很多时候可能既决定了你的内在意识,也可能是你内在的一种反应,你的意识决定动机,动机会决定行为,你的行为就有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


第二,他的说法有可能是错的,他只是说很远的地方,而两个村子之外的地方就算远了。


第三,他有可能对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说的,只不过刚好碰上我,我把我的生活轨迹往他的结论上贴近了


事例2:


美有一家叫做Job Online的公司会通过一个人与他人的交流来分析他的情绪稳定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很多职业,对情绪的稳定性特别重要。


我曾坐飞机从北京到珠海,由于颠簸,飞机往下掉了一千米左右,人就从椅子上悬起来了,我本来不害怕,但是空姐尖叫了,结果搞得我也很害怕。
 

还有一个很知名的例子,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起飞后不到三分钟,一只加拿大蛾子卷到引擎里,飞机空中停车了,后这个飞机在起飞6分钟后非常平稳地降落在哈德逊河上,无一人伤亡

 

所以,作为空乘人员,当然还包括警察等与危险相关的职业,情绪的稳定性是这个职业成功的关键。
 

结合Job Online的产品,也说明未来会有很多可能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关系的技术介入到我们的管理技术中间来。

 

3.培训开发的终结?

 

当完成招聘,甄选到合适的人后,我们会给新人做培训,现在的问题是还需要培训开发吗?


微软的Watson软件是目前在我看来医疗领域中表现的出色的智能机器人。


有文章说美大概有1700个退伍军人保健机构站点,服务大概8800多万退伍军人。现在这个机构准备和Watson谈合作,因为Watson能在很短的时间(一两个小时)内把某一个病的所有病例和文献读完。


我们天天培训,什么时候能获得新人的能力产出?未来我们会想,是举办培训,还是买一个Watson之类的机器人就可以了?

  

4.从薪酬到人力资本金融

 

做薪酬,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大概是先做职位分析、工作评价、薪酬调查,然后做回归、薪酬等,你的职位收集的时候还会把两个职位带放在一块,变成宽带,这是大部分关于薪酬的变化。

 

然而时代的变化使得我们仅仅局限于这样的一点转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把这种转变称为:从薪酬的阶段扩展到人力资本金融的阶段。

 

实际上,自从我们的工资从信封里的现金变成银行账户的数字,金融对人力资源的颠覆就已经开始。

 

现在金融界主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又开始了新的、大的颠覆:如,HC投资管理做教育培训开发;HC收益管理从债权转为股权设计;HC增值管理也从存款转到理财。

 

B 中观颠覆:组织形态的四种变化

 

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都还是在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讨论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你的办公室会不会存在、人力资源部会不会存在、我们其他部门的组织架构会不会发生变化?


1.经典职能结构

 

个是经典职能结构,这个不再赘述。

 

2.内部组织解构

 

2014年,拉姆·查兰与尤里奇对于HR组织内部结构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拉姆·查兰表示,要取消首席人力资源官职位,将人力资源部门一分为二:

 

一部分可以称为行政人力资源(HR-A),主要管理薪酬和福利,向CFO汇报,这样,CFO便能将薪酬视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而不是主要成本;

 

另一部分称为领导力与组织人力资源(HR-LO),主要关注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直接向CEO汇报。

 

3.组织结构变形

尤里奇说,许多大型组织已经将人力资源职能分为三个部分:


①嵌入式工作的人力资源通才(HRBP);

②专家中心(COE)提供专业领域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③共享化中心(SSC)处理事务性工作。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组织中,到底应该由谁对人力资源负责,是人力资源部还是业务管理部门,还是这两个部门合作?尤里奇说应该由各个业务部门去管。你们的观点是什么?

我觉得,人力资源部门、机构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你想继续存在就时时刻刻想着你要解决公司的人力资源问题。

所以我与尤里奇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只要做HR,就要攥住公司的人力资源事务不放手。

  

4.组织形态长尾

一种技术没办法覆盖其他技术,所以其他技术仍会继续存在,只不过规模会越来越小,这就是组织形态的长尾,比如科层制、项目制、平台制、合作制等。

 

了解甚至于整个市场环境对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考虑如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为公司提供支撑,是一个核心问题。

 

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也好,拉姆·查兰分拆人力资源部也好,都有道理,但完全取决于组织的场景,所以HR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组织的组织形态。

 

笔记侠注: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是由尤里奇于1996年提出的,大概在2001、2002年引入,内容为:

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

 

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

 

HRBP(Business Parte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C 宏观颠覆:工作市场革命的4个阶段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环境是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力市场,它的本质在于:在信息不对称和工作现场交付的时代,我们需要依靠劳动与雇佣关系来保障劳动者收入的连续性和企业生产的连续性。

 

全球化、新技术等催生并加速了工作时长革命,不仅导致维护收入和生产连续性的劳动与雇佣关系不再完全必要,甚至完全改变了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阶段 工作形式革命:从集中化到分布式

 

从集中工作到分布式工作性质主要体现在在家办公和弹性工作时间,我称之为工作形式革命。

 

在家办公体现了人与组织在空间关系上开始分立,弹性工作时间则体现了人与组织在时间关系上开始分立,场所与时间集中的传统开始打破。

 

这个革命是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下进行的,它极大地侵蚀了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统一性。

  

第二阶段 从劳动关系到工作关系的转移

 

其实严格的劳动关系就是工会集体劳动关系,我们称之为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公共关系的概念。也就是现在我们常接触的工作关系。
 

举个例子,我要给大家做主题演讲,对于主办方北森而言,我是人大的还是北大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演讲要满足在座各位的需要,我与主办方北森是工作关系。


我把这种关系的改变称为:人与组织的传统关系发生解构,它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方式,不于我这次这种。
 

2015年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关于全球劳工的报告表示,全球只有1/4的人拥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关系。

 

我们要看到这种趋势,但是我们不说这是好事,从政府以及际组织的角度讲,应对这种比较灵活的工作关系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劳动力权益。

 

10.jpg


 

杨伟院长演讲现场


第三阶段 从组织关系到合作关系

 

我觉得比工作关系走得远的,是合作关系。工作关系是我来给这个组织做事,下一步的关系是合作,人与组织合作做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滴滴司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在对司机这个劳动者群体的权益保护的争论非常多,我个人是完全赞成要保护他们的权益,但做法是回到雇佣关系条件下去保护,还是顺应滴滴这样的形式创造一个新的体系来保障它呢?我觉得这暂时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


滴滴司机和滴滴平台建立的关系是平台给司机提供找到客户的服务,在司机产生收入之后按照比例分。

 

这其实是一种模式,它代表的是人和组织,人和人,组织和组织之间,可以用合作的形式开展自己的业务,然后拿回自己应得的成分。

 

将来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多,从基本的技能层面的活动到一些比较的创意型的活动都会产生合作模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海尔公司原来自己有物流系统,现在它有一个拥有大概10万司机的平台,可以运送海尔的货,也可以运输别人的货,这就是从员工的合作制度转向了合作的关系制度。


总的来讲,这是一种组织化的市场管理,就是人和组织的关系还是存在的,合作关系中既有简单的自发型,也有非常严谨的组织型。

  

第四阶段可能是对我们所有人大的挑战。

 

第四阶段 工作主体革命:从人到人工智能?

 

将来我们的工作场所可能是人和机器人一起工作了。《纽约客》杂志有一个封面,机器人在街上走,人在地上乞讨。


我想,它描述的景象属于我们可以理解的景象,但是如果我们把思维再放宽一点,如果人工智能真正的超越人类智能,就有点像蚂蚁现在在想我们正在做什么。


库茨韦尔是谷歌的工程总监,我觉得他很有趣,他预测,到2099年我们看到的人,如果哪一个人脑子里没有植入一点芯片一样的东西,你的智力就会显得有点问题。所以这就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重大变化。

 

从每天工作的技术层面到办公室的结构、组织的结构、整个组织外部的环境、市场发生的变化讲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还有没有一些可以一直专注的,永恒的东西存在呢?

 

三、颠覆之下,不忘初心

 

,文化。


文化是首要的,却也是没有办法定义的。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不可能不受文化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公司、机构做文化体系,各种各样的企业有文化大纲。

 

所以我也可以这样理解:文化的基本境界是我们的规章制度,包括标识体系、公司仪式、文化规定,甚至着装。

   

我还认为文化是“一把手工程”,特别是在的背景下,每个层级的老总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让你的下属做到,尽管你级别比他高,你有权利做不到。

 

有一个成语是文化的好体现:以身作则。

 

即便是你要求员工去做,他在形式上去做,但在内心上根本不认同,到你的背后就不这样做了,文化建设就没有意义了,你能做到的事情就是自己做到。

 

如果一个公司的一把手自己没有一种信仰,怎么可能让别人有这种信仰呢?这是一个可以反思的问题。

 

第二,制度。

 

制度里有两个关键的概念。

 

1.要结合场景因素的影响来确定制度的边界。

 

我曾经跟一个教授聊天,说他给一家公司做了一整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500多页,我问这家公司有多少人,他说70多人,我说那这个公司可能快完蛋了……

 

所有的体系都要靠制度维持运行。但我可以明确地说,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制度本身不一定就是制度至上主义或者数量的概念。很多公司的制度体系是极为混乱的,高一级的、低一级的、战略性的、操作性的,以及平行的制度的重叠和分界点都没有指明。

 

2.制度本身有刚性,一旦制定完成,想改,挺难。

 

制度的平衡很重要,既要适应现在已经发生的内外部环境、业务的变化,同时要时刻警惕一点:规则是保证有序的,但是有序有可能就会阻碍创新。

 

所以在组织里,要不断做平衡,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第三,技术。

 

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功能上,技术是不一样的。我强调的不是我们天天用的IT技术、测评技术,我想讲的是专业的概念。

 

狭义的技术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跟IT、数据有关的技术,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角度去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要设置试用期?

 

试用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判断人才将来是否合适的问题,从专业角度讲,试用期的设置是一个分类机制,使得那些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不会来,因为他知道过不了试用期。这是一种管理技术。

 

我觉得HR的境界可以从两个维度看:

 

一个是你做工作本身的专业水准,从经验化到专业化,到业务化、到宏观化、到市场化;


另外一点是视野层面,你要从办公室走出去,跟你的HR同事交流,从你的人力资源部走出来跟业务部门交流,从公司走出来到大街上去,从大街上走到别的公司里去,以此打通全行业。


有人说我把工作分析做好了就可以、有人说我其实要把一个工作做得很精致、有人说我要发挥我的领导力……这些都是我们的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1.把HR做好有三个条件:

 

,有信仰。

因为HR天天给别人发那么高的工资,如果没有信仰的话,会受不了的。

 

我为我所在的劳动人事学院确定了使命:劳人之事,成人之美。

 

作为HR,必须要明确你这一生的定位是什么,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个事情就赶紧做业务,上帝给每个人都确定好了合适的位置。

 

第二,你要学习。HR似乎什么都得学,你学的比业务要多,但是你拿的待遇比他少,如果你要没有信仰,怎么走下去呢?

  

第三,坚毅。

 

亚里士多德说,坚毅是一种习惯。

 

“荷花效应”很有意思,水塘中的荷花天开一朵,第二天开两朵,第三便开四朵,一个月30天会开满一个水塘。如果问你,什么时候荷花会开满那个水塘的一半,很多人说15天,其实不是,答案是29天

 

第29天只有一半,但是到了第30天,荷花就能开满,这就是坚持的价值。

 

2.建议:

 

1. 人才管理是在坚守基本内核的基础上,不断迭代,乃至颠覆性变革的过程,这些内核包括文化、制度、技术与HR团队。

 

在目前的IT、DT时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时代),我建议大家看看100年前的书是怎么描述人才的,你不要看具体的文字,你要看那些内容所呈现出来的本质和精神。

 

2.人力资源管理必将走向个性化人力资本管理,必将走向超越组织边界的人力管理,必将走向工作管理

 

3.在适应痛苦的多元范式叠加时期,我们需要平衡新方法论和旧方法论之间的调整、重叠与冲突。

 

4.未来,从社会角度讲,人仍然是高的价值,我们永远不能忽视人的能动性。

 

无论如何,在任何时候,人是重要的,任何的组织机构,任何的制度内,终究都要靠人来完成,甚至在制度、架构有缺陷的时候,要用人的能动性来弥补。

 

这就是我给各位汇报的一些年终的思考,谢谢大家。

完善信息后,自动下载报告

公司规模
  •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 200以下
  • 200-499人
  • 500-999人
  • 1000-1999人
  • 2000-4999人
  • 5000-9999人
  • 10000人以上
请选择您的公司规模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 请选择
  • 人才盘点
  • 人才测评
  • 招聘管理
  • 绩效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在线学习平台
  • 已是合作客户/已有销售对接
  • 没有需求
贵司是否有人才管理系统软件需求?

提交成功

请检查输入信息是否正确

为您推荐

产品中心

资源中心

下载完成!

添加企业微信

为您提供1对1的咨询

北森官网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以下简称“本协议”)

欢迎使用北森官网及服务!

为使用北森官网(以下简称“本官网”)及服务,请用户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限制、免责条款可能以加粗形式提示注意。

除非用户已阅读并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用户无权下载或使用本官网相关服务。用户的下载、使用、登录等行为即视为已阅读并同意上述的约束。

1.本协议的范围

1.1 本协议适用主体范围: 本协议是您作为用户,与北京北森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森”或“本公司”)之间关于下载、使用本官网,以及使用北森相关服务所订立的协议。

1.2 协议关系及冲突条款 本协议被视为《服务协议》的补充协议,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构成统一整体。本协议与上述内容存在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本协议内容同时包括北森可能不断发布的关于本服务的相关协议、业务规则等内容。上述内容一经正式发布,即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户同样应当遵守。

2. 关于本服务

2.1 本服务的内容 本服务内容是指北森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本官网信息使用权,同时为用户提供本官网内容的阅读、下载和在线咨询服务。用户通过官网任意入口,即可全面访问本网站的文章、视频、电子书以及直播课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业务。(以下简称“本服务”)(以下简称“本服务”

2.2 本服务的形式

2.2.1 用户使用本官网需要登陆、注册、填写其他表单,就本官网,北森给予用户一项不可转让及非排他性的许可。用户仅可为访问或使用本官网的目的而使用这些内容及服务。

2.2.2 本服务中软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端和PC端等多个应用版本,用户应选择与所使用环境相相匹配的网站版本。

2.3 本服务的范围

2.3.1 本条及本协议其他条款未明示授权的其他一切权利仍由北森保留,用户在行使这些权利时须另外取得北森的书面许可。北森如果未行使前述任何权利,并不构成对该权利的放弃。

2.3.2 如果用户停止使用本官网,或服务被终止或取消,本公司可以从服务器上地删除您的数据。服务停止、终止或取消后,本公司没有义务向用户返还任何数据。

3. 资料的获取

3.1 用户可以直接从北森的网站上获取资料。

3.2 如果用户从未经北森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本官网或与本官网名称相同的资料,北森无法保证该资料内容正确,并对因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予负责。

4. 资料的下载

4.1 北森可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用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载或阅读合适的资料。

4.2 下载资料后,用户应按照相应类型的资料选择程序打开阅读。

4.3 为提供加优质、安全的服务,在本网站打开时北森可能推荐用户安装其他版本浏览器,用户可以选择安装或不安装。

5. 官网的新

5.1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完善服务内容,北森将不断努力开发新的服务,并为用户不时提供本官网的新(这些新可能会采取替换、修改、功能强化、版本升级等形式)。

5.2 为了保证本官网及服务的安全性和功能的一致性,北森有权不经向用户特别通知而对本官网进行新,或者对本官网的部分功能效果进行改变或限制。

5.3 本官网新版本发布后,本公司将可能视情况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以方便用户使用新版本。过渡期结束后,旧版本的官网可能无法使用。北森不保证旧版本官网继续可用及相应的客户服务,请核对并使用新版本。

6. 隐私声明

6.1 用户信息收集

6.1.1 用户在注册帐号或使用本官网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真实姓名、地址、籍、企业名称、行业、规模、职位、所在部门、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上述信息视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本公司用这些信息来管理您的账户,并为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访问。本公司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通知您新的产品新和市场活动。您可以在本公司取得账户信息及密码登录本公司并查看账户设置和您的信息,并可查看和修改您的个人信息。

6.1.2 您只能通过您的密码来使用您的帐号。如果您泄漏了密码,您可能丢失了您的个人识别信息,并且可能出现对您不利的后果。因此,无论任何原因危及您的密码安全,您应该通过本公司预留的联系方式和本公司取得联系

6.1.3 您成功注册后,本公司将收集您的官网浏览行为,作为您的身份识别信息的一部分,本公司用这些信息可能为您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方便您好的使用本网站。

6.1.4 本公司还可能收集并存储以下数据:您在本官网中的标识符、经度和纬度、性别、年龄、用户触发的事件、错误和页面浏览量,还可能包含您终用户的IP地址、设备类型、地区等信息。

6.2 用户信息的披露和使用

6.2.1 本公司将使用本公司通过你对本网站的行为收集来的信息为您提供加深入的支持与服务。

6.2.2 本公司不会向任何无关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和交易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为方便您使用本公司服务,本公司将对您及(或)您的公司的身份和交易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本公司不会披露任何可能用以识别用户的个人身份的资料,但从用户的用户名或其它可披露资料分析得出的资料不受此限。

6.2.3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用于识别和(或)确认您的身份,或解决争议,或有助于确保网站安全,限制欺诈、非法或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6.2.4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保护您的生命、财产之安全或为防止严重侵害他人之合法权益或为公共利益之需要。

6.2.5 您同意本公司可披露或使用您的个人信息以改进本公司的服务,并使本公司的服务能符合您的要求,从而使您在使用本公司服务时得到好的使用体验。

6.2.6 您同意本公司利用您的个人信息与您联络,并向您提供您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介绍、推销产品、服务、促销优惠或者商业投资机会的商业性短信息等,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即为明示同意收取这些信息。

6.2.7 当本公司被法律强制或依照政府或依权利人因识别涉嫌侵权行为人的要求而提供您的信息时,本公司将善意地披露您的资料。

6.2.8 当本公司需要保护本公司、本公司的代理人、客户、用户和其他人的权益和财产,包括执行本公司的协议、政策和使用条款时,本公司将善意的披露您的资料。

6.2.9 您同意如果本公司拟进行企业并购、重组、出售全部或部分股份和/或资产时,本公司有权在与前述交易的相关方签署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向其披露您的资料以协助本公司完成该等交易。

6.2.10 您在此同意,在您使用本官网期间,本公司可以在对您的原始数据、进行信息脱密处理的情况下,将该等信息用于制作及发布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交流等非营利性用途。

6.3 用户信息的存储和交换

6.3.1 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将保存在本公司的服务器或本公司的合作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器上。本公司将根据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保存收集的用户信息,除非适用法律要求或允许保存长时间,本公司将在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实现后的合理期限内删除本公司所收集的用户信息。之后,如果为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规定的目的不再需要,本公司可能在合理时间内完全删除本公司所保存的用户信息。本公司不去核实试用用户信息是否正确。尽管有上述规定,本公司仍可能保存某些解决争议、满足技术和法律要求和维护本公司的服务的安全完整运行所需的试用用户信息。

6.4 用户信息安全

6.4.1 本公司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本官网收集的用户信息不丢失,不被滥用和变造。这些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其它服务器备份数据和对用户密码加密。尽管本公司有这些安全措施,但请注意在因特网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因此用户信息可能非因本公司的原因而丢失,包括但不限于他人非法利用用户资料,用户下载安装的其他软件或访问的其他网站中可能含有病毒、木马程序或其他恶意程序,威胁用户的终端设备信息和数据安全,继而影响本官网的正常使用等。对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6.5 用户对本软件分析结果的使用

6.5.1 用户在此无条件同意,用户在免费使用本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的所有权由本公司与用户共同拥有。本公司建议,用户应当以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义务的方式使用该等信息。同时,本公司提醒注意,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原因、网络传输质量等原因,导致本公司对本公司收集的信息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对于该等不准确所导致的问题或者损失,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接受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并把本公司提供给您的信息、资料集成到您的网站或者应用中,您已经同意并向本公司保证您所有的终用户同意本公司收集、使用并分析其信息,并且遵守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的全部规定。

6.5.2 您在此进一步保证,您不会因为本公司按照本声明的规定收集、使用、分析、披露收集的信息及对该等信息的分析结果而对本公司产生任何形式的诉求、投诉等。如果您因本条款中的隐私声明项下的对其的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或者对该等信息的分析以及您对分析结果的使用和处分而致使本公司遭受任何形式的诉求以及投诉等,您将负责全面给予解决;如果导致本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损失,您将负责给予本公司赔偿。

7. 用户行为规范

7.1 本官网使用规范。除非法律允许或本公司书面许可,用户使用本官网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7.1.1 删除本网站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7.1.2 对本网站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7.1.3 对本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7.1.4 对本网站或者本网站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本公司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7.1.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7.1.6 通过非本公司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本公司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7.1.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7.2 用户理解并同意,基于用户体验或相关服务平台运营安全、平台规则要求及健康发展等综合因素,针对以下情形,本公司有权视具体情况中止或终止提供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7.2.1 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

7.2.2 影响服务体验的;

7.2.3 存在安全隐患的。

7.3 违约处理

7.3.1 如果本公司发现或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本公司有权视行为情节对您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

7.3.2 您理解并同意,本公司有权依合理判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法违规的任何用户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并依据法律法规保存有关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等,您应独自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7.3.3 您理解并同意,因您违反本协议或相关服务条款的规定,导致或产生第三方主张的任何索赔、要求或损失,用户应当独立承担责任;本公司因此遭受损失的,您也应当一并赔偿。

8. 知识产权声明

8.1 北森是本官网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本官网的一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均受中华人民共和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际条约保护,本公司享有上述知识产权,但相关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条款应享有的权利除外。

8.2 未经本公司或相关权利人书面同意,用户不得为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自行或许可任何第三方实施、利用、转让上述知识产权。

9. 第三方软件或技术

9.1 本官网可能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包括本软件可能使用的开源代码和公共领域代码等,下同),这种使用已经获得合法授权。

9.2 本官网如果使用了第三方的软件或技术,本公司将按照相关法规或约定,对相关的协议或其他文件,可能通过本协议附件、在本官网进行展示,它们可能会以“软件使用许可协议”、“授权协议”、“开源代码许可证”或其他形式来表达。前述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的相关协议、其他文件及网页,均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您应当遵守这些要求。如果您没有遵守这些要求,该第三方或者家机关可能会对您提起诉讼、罚款或采取其他制裁措施,并要求本公司给予协助,您对此应当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9.3 如因本官网使用的第三方软件或技术引发的任何纠纷,应由该第三方负责解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不对第三方软件或技术提供客服支持,若用户需要获取支持,请与第三方联系。

10. 其他

10.1 用户使用本官网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受本协议的约束。本公司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协议条款。用户可以在本软件的新版本中查阅相关协议条款。本协议条款变后,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本官网,即视为用户已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协议,应当停止使用本软件。

10.2 本协议签订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北京市。

10.3 本协议的成立、生效、履行、解释及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大陆地区法律(不包括冲突法)。

10.4 若用户和北森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本协议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10.5 本协议所有条款的标题仅为阅读方便,本身并无实际涵义,不能作为本协议涵义解释的依据。

10. 本协议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部分无效或不可执行,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正文完)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产品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预约成功后
您将获得
专家顾问一对一服务
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线上或现场产品演示
全天候响应问题随时解决
预约方案演示
提交信息后,专属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
获取验证码
为了更好的给您提供服务
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
您已成功提交预约!
我们的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您也可以添加企业微信

马上开始1对1咨询

电话沟通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