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高级招聘经理Melody孙谷菁,与你一起来聊聊科技如何致用于招聘,又怎么作用于组织管理和业务需求的。
樊登读书高级招聘经理|Melody 孙谷菁
人才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若干个独立模块。将招聘、绩效、基础人事等人才管理一体化后,可让线下处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流程断点大幅减少,并可让系统积累的数据辅助人事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第一批探路者,7年时间里,樊登读书以书籍解读为核心,衍生出了内容生产、出版合作、线上电商、线下书店等多条业务线,累计解读书籍300+本,捐赠爱心图书室200+个。
“帮助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的使命背后,是这家公司对于知识以致用、科技以致用的不断落地,而这种落地也体现在了樊登读书的企业人才招聘与数字化管理中。
在孙谷菁看来,招聘需求不仅关系到一个人,还关乎组织设计、业务问题的解决。业务需求引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招人不只是满足一个职位需求,还要满足业务。
“招聘应该以业务为导向进行场景融合。比如,HR要参加业务的经营例会,了解目前的业务发展阶段,进而明确业务人才的方向和能力模型。”
一、招聘数字化,人事管理效能大提升
“招聘时,我们主要从三个维度对候选人进行预判。首先是个人能力,从能力模型分析候选人与岗位的适配度、能否胜任并且反映现在能力水平;其次是对行业的认知和个人风格,需要符合企业调性和价值观;第三是潜力判断,在招聘环节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后续表现的追踪。”
孙谷菁表示,除了业务负责人以外,HR还会邀请分管VP、其他条线的负责人来做交叉面试。流程结束后,所有面试官以及HR都会经过复盘生成候选人信心指数,即他们是否对候选人“入职半年后成为部门业务标杆”这件事有信心。而具备樊登读书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面试评价表也由此生成。
“招聘只是其中一环。因为人力资源除了招聘之外还有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很多模块,候选人在经过招聘、入职后,HR部门还会在员工学习、员工关怀到关注后续员工表现等维度与招聘形成持续连接。同时,公司的所有战略也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
2020年,通过使用北森系统,樊登读书的招聘业务实现了从传统向数字化的转型,让这种连接更加便捷。系统取代人工,候选人通知、offer编辑与发放等都可以通过线上自动完成。数字化招聘提升了内部运营效率和企业对于候选人的评估效率。樊登读书去年员工人数从200人扩增到了400人,数字化招聘功不可没。
孙谷菁表示,樊登读书的招聘业务实现数字化后,四大优势得以显现:人才画像变得更加全面和科学,招聘标准化得到进一步提升;人事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人为错误、失误得到规避;同时,大数据让行为变得有迹可循,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才质量以及人岗匹配程度得以提高,招聘的全面度和精准度都有改善。
“此外,樊登读书在一些无接触数字化招聘的具体场景上也有尝试。”比如,校招期间启用了视频面试,来应对外地和国外的校招;同时在系统中植入了电子签功能,分公司的候选人入职可以不用到上海报到即可签约,大大为候选人节约了成本,提升了内部运营效率。
“虽然是一些很小的数字化场景,但可以和很多场景进行连接。”
二、把脉一体化,招聘多连接
孙谷菁表示,尽管招聘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细小环节,但它协同着人力资源其他模块,联动着企业各个部门的人才与业务需求。“能够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线上化和一体化趋势变得尤其明显,目前在招聘流程上,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去年,通过北森的一体化HR SaaS系统,樊登读书实现了员工的入转调离全周期管理。“系统以人为中心,将各部门间的协作展现的更加科学和清晰。”
孙谷菁以员工入职为例,“候选人接受Offer后到入职前,其实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包括工位、工号、必需设备,以及入职后的学习伙伴和带领导师等等,都可以在线上由各部门认领任务,一条龙解决。”
试用期期间,系统会自动推送候选人在试用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每月自评、新员工入职书单打卡、学习员工必修课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等。这些任务在系统中都会清晰列出,有主次之分,配合上级评价综合评定员工的试用期表现。
以半年试用期为周期,樊登读书将新员工通过试用期的比例作为招聘的OKR考核指标,通过系统的设计进一步落地。
“KR朝着O走,我们只招成年人,以始为终、要事第一,来打造企业的人才梯度,增加人才密度。整个考核过程离不开各个模块、各个部门的数据联动,这一点要感谢北森。当然,这一流程还在优化,希望来年会做得更好。” 孙谷菁如是说。
三、梳理“来龙”和“去脉”,打造个性化人才地图
目前,樊登读书正在有意识地梳理人才招聘的“来龙”和“去脉”,即了解目前在职同事以往所在的公司和部门,看其工作经历与目前岗位的匹配度;并找到愿意分享自己信息的同事,了解其离职后的去向。整个环节是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的,由此可以形成属于企业的个性化人才地图,按图索骥去寻找适合的人。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人才获取效率和精准度。” 孙谷菁表示,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内部范围探索阶段,未来还会针对外流人才的发展和所在公司的业务方向进行定点挖掘,比如人才可以从哪里来?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势是什么?以便更好地打造雇主品牌,降低人才流失风险。